人文价值教育视角下的学校制度暴力研究--以L小学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8-21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一)人文价值教育 | 第9-11页 |
| (二)学校制度暴力 | 第11-19页 |
| 1.学校制度 | 第11-14页 |
| 2.学校教育暴力 | 第14-17页 |
| 3.制度暴力 | 第17-19页 |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9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1.系统性文献综述法 | 第19-20页 |
| 2.文本分析法 | 第20页 |
| 3.实地观察与访谈法 | 第20-21页 |
| 第一章 人文价值教育和学校制度暴力的理性解读 | 第21-27页 |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5页 |
| (一)人文价值教育 | 第21-22页 |
| (二)学校制度暴力 | 第22-25页 |
| 1.制度 | 第22-23页 |
| 2.学校制度 | 第23页 |
| 3.暴力 | 第23-24页 |
| 4.制度暴力 | 第24-25页 |
| 二、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 (一)人性假设理论 | 第25页 |
| (二)双因素理论 | 第25-26页 |
| (三)符号暴力理论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L小学制度总况 | 第27-38页 |
| 一、L小学学校简介 | 第27页 |
| 二、L小学现行制度 | 第27-28页 |
| 三、L小学制度分析 | 第28-35页 |
| (一)制度理念: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 第29-32页 |
| (二)制度功能:功能性缺失 | 第32-33页 |
| (三)制度对象:分等差别对待 | 第33-35页 |
| 四、学校制度暴力的危害 | 第35-38页 |
| (一)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 第35-36页 |
| (二)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 第36-37页 |
| (三)影响学校管理教育性目的的实现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L小学制度暴力的原因分析与体系构建 | 第38-49页 |
| 一、L小学制度暴力的原因分析 | 第38-47页 |
| (一)程序正义缺失 | 第38-43页 |
| 1.程序正义的内涵和价值 | 第38-39页 |
| 2.程序正义缺失的制度制定过程 | 第39-43页 |
| (二)规训化的运行机制 | 第43-47页 |
| 1.规训的内涵和手段 | 第43-45页 |
| 2.规训化运行机制的表现 | 第45-47页 |
| 二、构建人文价值教育理念的学校制度体系 | 第47-49页 |
| (一)学校制度的价值追求要凸显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 | 第47页 |
| (二)学校制度建设要以人性观为前提 | 第47-48页 |
| (三)学校制度要积极发挥制度激励的功能 | 第48-49页 |
| 结束语 | 第49-51页 |
| 一、研究创新 | 第49页 |
| 二、问题反思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附录 | 第55-59页 |
| 附录一 | 第55页 |
| 附录二 | 第55-56页 |
| 附录三 | 第56-58页 |
| 附录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