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20页 |
2.1.1 委托代理关系 | 第18页 |
2.1.2 激励约束机制 | 第18-19页 |
2.1.3 激励相容条件 | 第19-20页 |
2.2 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众筹及股权众筹模式分析 | 第22-34页 |
3.1 众筹模式分析 | 第22-24页 |
3.1.1 众筹的含义 | 第22页 |
3.1.2 众筹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3.1.3 众筹运行机制原理 | 第23页 |
3.1.4 众筹的类型及特征 | 第23-24页 |
3.2 股权众筹模式分析 | 第24-31页 |
3.2.1 股权众筹的含义 | 第24-25页 |
3.2.2 股权众筹演进历程 | 第25-26页 |
3.2.3 股权众筹运行原理 | 第26-31页 |
3.3 股权众筹特征分析 | 第31-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股权众筹激励约束机制模型分析 | 第34-56页 |
4.1 股权众筹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34-37页 |
4.2 模型构建思路 | 第37页 |
4.3 股权众筹参与方行为模型 | 第37-44页 |
4.3.1 模型相关假设 | 第37-38页 |
4.3.2 模型建立 | 第38-40页 |
4.3.3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4.4 股权众筹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 | 第44-53页 |
4.4.1 股权众筹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相关假设 | 第44-46页 |
4.4.2 股权众筹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建立 | 第46-47页 |
4.4.3 股权众筹最优激励约束契约函数求解 | 第47-48页 |
4.4.4 股权众筹最优激励约束策略分析 | 第48-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实践建议 | 第56-5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页 |
5.2 实践建议 | 第56-59页 |
参考书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