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工程论文--农田基本建设、农垦论文--沙地、沙漠地论文

城市污泥在沙土改良中的环境影响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7页
        1.1.1 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第10-14页
        1.1.2 沙化土壤生态修复第14页
        1.1.3 生活污泥改良退化土壤第14-17页
    1.2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17-19页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7-18页
        1.2.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0-26页
    2.1 实验材料第20-21页
        2.1.1 样地沙地土壤基本情况第20页
        2.1.2 污泥第20-21页
        2.1.3 林地土壤第21页
    2.2 实验设计和测定指标第21-22页
        2.2.1 实验设计第21页
        2.2.2 测定指标第21-22页
    2.3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22-23页
        2.3.1 试验仪器和设备第22-23页
        2.3.2 试验用部分药品第23页
    2.4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第23-26页
        2.4.1 污泥的采集与处理第23页
        2.4.2 沙地土壤土样的采集与处理第23页
        2.4.3 林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第23页
        2.4.4 测定方法第23-24页
        2.4.5 计算方法第24-25页
        2.4.6 数据处理第25-26页
第三章 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污泥性质分析第26-31页
    3.1 污水处理厂处理现状第26-27页
    3.2 污泥成分分析第27-30页
        3.2.1 污泥中营养成分分析第28-29页
        3.2.2 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第29-30页
    3.3 小结第30-31页
第四章 污泥改良沙土环境影响研究第31-45页
    4.1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出液中污染物特征分析第31-35页
        4.1.1 化学需氧量的动态变化第31页
        4.1.2 氨氮的动态变化第31-32页
        4.1.3 总氮的动态变化第32-33页
        4.1.4 总磷的动态变化第33-34页
        4.1.5 讨论与分析第34-35页
    4.2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出液中重金属特征分析第35-39页
    4.3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沙土中养分滞留量研究分析第39-40页
        4.3.1 总氮和总磷淋失量动态变化第39页
        4.3.2 总氮和总磷淋滞留量第39-40页
    4.4 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沙土中重金属滞留量研究分析第40-43页
        4.4.1 重金属淋失量动态变化第40-42页
        4.4.2 重金属滞留量第42页
        4.4.3 讨论与分析第42-43页
    4.5 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掺杂林地土壤条件下污泥改良沙土环境影响研究第45-58页
    5.1 掺杂林地土壤后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出液中污染物特征分析第45-48页
        5.1.1 化学需氧量的动态变化第45页
        5.1.2 氨氮的动态变化第45-46页
        5.1.3 总氮的动态变化第46-47页
        5.1.4 总磷的动态变化第47页
        5.1.5 讨论与分析第47-48页
    5.2 掺杂林地土壤后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淋出液中重金属特征分析第48-51页
    5.3 掺杂林地土壤后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沙土中养分滞留量研究分析第51-53页
        5.3.1 总氮和总磷淋失量动态变化第52页
        5.3.2 总氮和总磷滞留量第52-53页
    5.4 掺杂林地土壤后不同污泥施用量下沙土中重金属滞留量研究分析第53-56页
        5.4.1 重金属淋失量动态变化第53-54页
        5.4.2 重金属淋滞留量第54-55页
        5.4.3 讨论与分析第55-56页
    5.5 小结第56-58页
第六章 掺杂与不掺杂林地土壤污泥改良沙土环境影响对比研究第58-63页
    6.1 淋出液污染物特征对比分析第58-59页
    6.2 淋出液重金属特征对比分析第59页
    6.3 沙土中养分滞留量对比分析第59-60页
    6.4 沙土中重金属滞留量对比分析第60-61页
    6.5 小结第61-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7.1 结论第63-64页
    7.2 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卧龙电气定向增发中的利益输送问题研究
下一篇:鼎汉技术有限公司股权激励绩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