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20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三、理论框架第10-13页
        (一) 概念界定第10-12页
        (二) 理论视角第12-13页
    四、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 关于自我呈现的研究第13-15页
        (二) 关于微信朋友圈的研究第15-16页
        (三) 文献述评第16-17页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20页
        (一) 研究内容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20页
第一章 微信朋友圈的功能特性分析第20-24页
    第一节 现实生活中的表演第20-21页
    第二节 朋友圈的功能特性第21-24页
        一、基于现实社会关系的表演前台第21-22页
        二、符合国人脸面观念的人情社会第22页
        三、注重个人隐私分级的互动空间第22-23页
        四、培育现实社会资本的网络社区第23-24页
第二章 微信朋友圈的表演舞台解读第24-32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表演前台的“门面”第24-25页
    第二节 个体生产内容:自我呈现的“介质”第25-29页
    第三节 观众的互动:人际交往的“标尺”第29-32页
        一、点赞——含糊不清的态度表达第29-30页
        二、评论——详细具体的思想输出第30-32页
第三章 微信朋友圈的角色扮演解读第32-43页
    第一节 角色特征与类型:“被看”的表演者第32-37页
        一、内心丰富的情感倾诉者第32-33页
        二、全景呈现的记录分享者第33-34页
        三、热衷评论的社会观察者第34-35页
        四、自由行走的旅行爱好者第35-36页
        五、彰显能力的信息解读者第36-37页
    第二节 表演策略:基于“角色设定”的不同选择第37-43页
        一、理想凸显策略第37-39页
        二、模糊泛化策略第39-40页
        三、伪装隐瞒策略第40-41页
        四、观众隔离策略第41-43页
第四章 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效果分析第43-51页
    第一节 自我呈现对个体现实自我的影响第43-46页
        一、加强自我身份认同第43-44页
        二、陷入消费主义泥潭第44-45页
        三、导致现实自我缺位第45-46页
    第二节 自我呈现对个体人际交往的影响第46-51页
        一、维系强化熟人关系第46-48页
        二、招致人际关系过载第48-49页
        三、引发群体交往失语第49-50页
        四、造成社交价值消解第50-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CS-3级列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价
下一篇:混沌振子与小波变换在应答器2FSK信号解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