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快速钢轨测温探头结构设计及测量方法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1.2 温度测量的现状分析 | 第17-22页 |
1.2.1 热阻效应测温法 | 第19-21页 |
1.2.2 热电偶测温法 | 第21页 |
1.2.3 红外线测温法 | 第21-22页 |
1.3 轨温仪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探头结构设计及硬件系统构建 | 第25-49页 |
2.1 测温方式选择 | 第25-30页 |
2.2 热电偶测温的工作原理 | 第30-34页 |
2.2.1 热电效应 | 第30-32页 |
2.2.2 热电偶中的总热电势 | 第32页 |
2.2.3 热电偶基本定律 | 第32-34页 |
2.3 热电偶测温的误差影响分析 | 第34-36页 |
2.3.1 静态分析 | 第34-35页 |
2.3.2 动态分析 | 第35-36页 |
2.4 探头结构设计 | 第36-41页 |
2.4.1 课题系统指标 | 第36页 |
2.4.2 露端式热电偶探头设计 | 第36-38页 |
2.4.3 密闭触壳式热电偶探头设计 | 第38-41页 |
2.5 探头结构的热力学分析 | 第41-42页 |
2.6 硬件系统构建 | 第42-48页 |
2.6.1 单片机电路 | 第43-44页 |
2.6.2 A/D采样电路 | 第44-46页 |
2.6.3 热电偶测温处理电路 | 第46-47页 |
2.6.4 整机延时关机电路 | 第47-48页 |
2.6.5 EMC抗干扰设计 | 第4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数据采集及补偿算法设计 | 第49-62页 |
3.1 软件开发环境 | 第49-50页 |
3.2 热电偶测温响应时间 | 第50-51页 |
3.3 数据采集分析 | 第51-55页 |
3.3.1 实时温度曲线采集 | 第52-54页 |
3.3.2 温度曲线分析 | 第54-55页 |
3.4 软件补偿算法 | 第55-61页 |
3.4.1 自补偿算法 | 第55-59页 |
3.4.2 壳体温差补偿 | 第59-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轨温仪的检定与标定 | 第62-66页 |
4.1 轨温仪的标定与修正 | 第62-64页 |
4.2 轨温仪的检定 | 第64-6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