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以来临清城市兴衰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前言第13-20页
    (一) 论文选题理由第13-15页
        1. 学术价值第13-14页
        2. 现实意义第14-15页
    (二) 学术史概述第15-18页
    (三) 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8-20页
        1. 重点第18-19页
        2. 难点第19页
        3. 创新点第19-20页
一、临清的兴起与发展第20-35页
    (一) 明代临清的兴起第20-21页
    (二) 繁荣的临清第21-35页
        1. 临清工商业第21-28页
        2. 临清人口第28-31页
        3. 临清文化第31-35页
二、临清繁荣的原因探析第35-52页
    (一) 京杭运河第35-40页
        1. 明代会通河的疏浚第35-37页
        2. 运河与临清第37-40页
    (二) 国家政策第40-48页
        1. 永乐迁都第40-41页
        2. 海禁政策第41-43页
        3. 漕运政策第43-44页
        4. 对工商业和人口流动控制的放松第44-46页
        5. 清代施政中的“仁政”原则第46-48页
    (三)国家总体经济形势第48-50页
        1. 物资生产的区域化第48-49页
        2. 商品交流的集中化第49-50页
    (四)文化因素第50-52页
三、临清的衰落第52-72页
    (一) 明代中后期与清代中后期的吏治腐败第53-58页
        1. 明代中后期第53-57页
        2. 清代中后期第57-58页
    (二) 明末清初与清代中后期的战乱第58-63页
        1. 明末清初第58-60页
        2. 清代中后期第60-63页
    (三) 京杭运河的淤塞第63-67页
        1. 财政吃紧第63-64页
        2. 京杭运河的淤塞第64-67页
    (四)近代交通工具的变革第67-68页
    (五) 临清商业模式的缺陷第68-70页
        1. 严重依赖外籍商人和转运贸易第68-69页
        2. 经济腹地狭窄第69-70页
    (六)行政因素第70-72页
        1. 临清驻军及衙署的裁撤第70-71页
        2. 临清较低的行政定位第71-72页
四、临清盛衰的启示第72-80页
    (一) 临清兴盛之经验第73-75页
    (二) 临清衰落之教训第75-78页
    (三) 临清未来之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一、古文献及地方志第80-82页
    二、专著第82-83页
    三、期刊论文第83-85页
    四、国外资料第85-86页
    五、网页资料第86-87页
后记第87-8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景观视角下的湖口环境整治与修复研究--以合肥市南淝河为例
下一篇: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森林群落景观区域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