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2 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4页
2.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概况第14-21页
    2.1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定义第14-15页
    2.2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的产生第15-16页
    2.3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的传播特点第16-19页
        2.3.1 自主选择性第16-17页
        2.3.2 话语内容丰富性第17页
        2.3.3 语言娱乐性第17-18页
        2.3.4 无限性第18-19页
    2.4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的发展现状第19-21页
3. 新媒体中的“主持人”形态第21-26页
    3.1 新媒体中的虚拟主持人第21页
    3.2 新媒体中的现实主持人第21-26页
        3.2.1 网络视频主持人第22页
        3.2.2 网络版面主持人第22-24页
        3.2.3 新浪微博话题主持人第24-26页
4. 新媒体“主持人”的话语权——以新浪微博主持人为例第26-33页
    4.1 微博中主持人的话语权现状第26-28页
        4.1.1 大V用户掌握着话语权第26-27页
        4.1.2 掌控微话题第27-28页
        4.1.3 “主持人”的话语空间被拓宽第28页
    4.2 激活了表达渴望第28-29页
    4.3 审视微话题主持人的话语权第29-31页
        4.3.1 话语权带来的契机第29-30页
        4.3.2 话语权带来的冲击第30-31页
    4.4 如何把握话语权第31-33页
5. 新媒体“主持人”的独特性——以网络视频主持人为例第33-40页
    5.1 “主持人”的特点第33-36页
        5.1.1 个性化的主持风格第33-34页
        5.1.2 良好的互动性第34-35页
        5.1.3 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第35-36页
    5.2 传播特性第36-37页
        5.2.1 以“一对多”的形式进行人际传播第36页
        5.2.2 传播体现网络化和即时性第36-37页
    5.3 语言特点第37-40页
        5.3.1 网络语言的特点第37-38页
        5.3.2 网络用语的问题第38-39页
        5.3.3 如何规范网络用语第39-40页
6. 新媒体“主持人”的发展建议第40-44页
    6.1 新媒体“主持人”与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互动融合第40-41页
    6.2 草根“主持人”的出现第41页
    6.3 新媒体“主持人”的经济价值第41-42页
    6.4 扩大影响力,推广新媒体“主持人”第42-44页
7 小结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等离子体气化技术处理印染污泥的研究
下一篇:酿酒酵母代谢工程菌利用DL-蛋氨酸合成S-腺苷蛋氨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