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四、研究理论 | 第20-21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0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页 |
(三)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五、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阐述 | 第22-31页 |
一、传统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 第22-26页 |
(一)传统城镇化 | 第22-24页 |
(二)新型城镇化 | 第24-26页 |
二、县级政府及其特殊地位与作用 | 第26-31页 |
(一)我国县级政府的历史沿革 | 第26-27页 |
(二)县级政府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 第27-31页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与县级政府 | 第31-43页 |
一、新型城镇化的“新意” | 第31-32页 |
(一)“新”的理念 | 第31页 |
(二)“新”的动力 | 第31-32页 |
(三)“新”的路径 | 第32页 |
二、新型城镇化对县级政府的新要求 | 第32-35页 |
(一)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 | 第32-33页 |
(二)以建设宜居宜业县域城镇为目的 | 第33页 |
(三)以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方向 | 第33-34页 |
(四)以改革现有县级政府体制机制为支撑 | 第34-35页 |
(五)以集约绿色发展县域经济为动力 | 第35页 |
三、县级政府对新型城镇化的合理回应 | 第35-43页 |
(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观念的更新 | 第35-37页 |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体制机制的创新 | 第37-40页 |
(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县级政府推进路径的革新 | 第40-43页 |
第三章 衡东县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和问题 | 第43-58页 |
一、衡东县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 | 第43-47页 |
(一)通过破解资金难题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血液 | 第43-44页 |
(二)通过地方特色产业突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品味 | 第44-46页 |
(三)通过公共服务的提供吸引农民城镇化 | 第46页 |
(四)通过推进精准扶贫保障“人的城镇化”水平 | 第46-47页 |
二、衡东县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8页 |
(一)观念认识方面的问题 | 第47-49页 |
(二)职能转变方面的问题 | 第49-52页 |
(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 第52-55页 |
(四)行政行为方面的问题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 | 第58-66页 |
一、更新观念认识转变县级政府职能 | 第58-61页 |
(一)规划县域新型城镇 | 第58-59页 |
(二)完善县域公共服务体系 | 第59-60页 |
(三)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 第60-61页 |
二、改革体制机制规范县级政府行为 | 第61-66页 |
(一)改革县域管理体制 | 第62-63页 |
(二)帮扶县域贫困人口 | 第63页 |
(三)保护县域传统文化 | 第63-64页 |
(四)统筹协调县域新型城镇化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