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墙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影响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 第9-14页 |
| 1.2.1 结构连续倒塌事件 | 第9-11页 |
| 1.2.2 国内外关于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定义 | 第11-12页 |
| 1.2.3 建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填充墙模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3.1 精细化模型 | 第14页 |
| 1.3.2 层模型模型 | 第14页 |
| 1.3.3 墙框并联模型 | 第14-15页 |
| 1.3.4 等效框架模型 | 第15页 |
| 1.3.5 等效斜撑模型 | 第15-16页 |
| 1.3.6 各种模型的对比 | 第16-17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2 建筑抗连续性倒塌综述 | 第18-36页 |
| 2.1 国内外关于建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规范 | 第18-22页 |
| 2.1.1 国外关于建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规范 | 第18-20页 |
| 2.1.2 国内关于建筑抗连续性倒塌的规范 | 第20-22页 |
| 2.2 建筑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与分析方法 | 第22-32页 |
| 2.2.1 建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设计方法 | 第22-25页 |
| 2.2.2 建筑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 2.2.3 拆除柱的位置 | 第27页 |
| 2.2.4 荷载组合 | 第27-28页 |
| 2.2.5 破坏准则 | 第28-29页 |
| 2.2.6 塑性铰和rayleigh阻尼 | 第29-30页 |
| 2.2.7 初始破坏施加方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 2.2.8 钢筋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 | 第31-32页 |
| 2.2.9 填充墙模型的验证 | 第32页 |
| 2.3 材料模型 | 第32-35页 |
| 2.3.1 混凝土模型 | 第32-33页 |
| 2.3.2 填充墙模型 | 第33-35页 |
| 2.3.3 钢筋模型 | 第35页 |
| 2.4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 3 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 | 第36-46页 |
| 3.1 模型概况 | 第36-37页 |
| 3.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 | 第37-45页 |
| 3.2.1 拆除底层角柱 | 第37-39页 |
| 3.2.2 拆除底层短边中柱 | 第39-40页 |
| 3.2.3 拆除底层长边中柱 | 第40-42页 |
| 3.2.4 拆除底层内柱 | 第42-45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框架结构抗连续性倒塌分析 | 第46-69页 |
| 4.1 拆除底层角柱 | 第46-52页 |
| 4.1.1 节点位移和塑性铰的发展 | 第46-48页 |
| 4.1.2 拆除角柱后内力分析 | 第48-52页 |
| 4.2 拆除底层长边中柱 | 第52-59页 |
| 4.2.1 节点位移和塑性铰的发展 | 第52-54页 |
| 4.2.2 拆除长边中柱后内力分析 | 第54-59页 |
| 4.3 拆除底层短边中柱 | 第59-66页 |
| 4.3.1 节点位移和塑性铰的发展 | 第59-61页 |
| 4.3.2 拆除短边中柱后内力分析 | 第61-66页 |
| 4.4 拆除底层内柱 | 第66-68页 |
| 4.4.1 节点位移和塑性铰的发展 | 第66-6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5.1 本文研究主要结论 | 第69页 |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