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考虑供电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关于配电网可靠性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关于配电网经济性的研究第13-14页
        1.2.3 关于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第14-15页
        1.2.4 关于停电损失的研究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第2章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影响因素及其提升措施分析第18-33页
    2.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18-22页
        2.1.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介绍第18-20页
        2.1.2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第20-22页
    2.2 可靠性指标与可靠性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分析第22-29页
        2.2.1 可靠性指标与影响因素历史数据分析第22-26页
        2.2.2 可靠性指标与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第26-29页
    2.3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第29-31页
        2.3.1 技术措施第30页
        2.3.2 管理措施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考虑区域差异的可靠性投资及其与可靠性指标关系模型第33-46页
    3.1 供电区域划分第33-36页
    3.2 配电网可靠性建设投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第36-40页
        3.2.1 电网结构优化投资第36-38页
        3.2.2 设备水平提升投资第38-39页
        3.2.3 配电自动化建设投资第39-40页
    3.3 各类供电区域投资重点分析第40-42页
        3.3.1 A+、A类供电区投资重点分析第40页
        3.3.2 B、C类供电区投资重点分析第40-41页
        3.3.3 D类供电区投资重点分析第41-42页
    3.4 配电网可靠性投资与可靠性指标关系模型第42-45页
        3.4.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构建第42-45页
        3.4.2 核函数参数的确定第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第46-54页
    4.1 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第46-48页
        4.1.1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第46页
        4.1.2 成本效益分析分析在配电网可靠性投资中的应用第46-48页
    4.2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效益分析模型第48-51页
        4.2.1 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效益的构成第48-49页
        4.2.2 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第49页
        4.2.3 基于改进产电比法的可靠性投资效益模型第49-51页
    4.3 基于价值工程的配电网的可靠性投资效益敏感度分析第51-52页
        4.3.1 价值工程的定义与原理第51-52页
        4.3.2 价值工程在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敏感度分析中的应用第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实证分析第54-67页
    5.1 福建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投资现状分析及规划梳理第54-59页
        5.1.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投资现状分析第54-58页
        5.1.2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投资规划梳理第58-59页
    5.2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分析第59-61页
        5.2.1 基于LS-SVM模型的可靠性指标预测第59-60页
        5.2.2 基于改进产电比法的可靠性投资效益分析第60-61页
    5.3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敏感度分析第61-66页
        5.3.1 电网结构优化投资的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第61-62页
        5.3.2 设备水平提升投资的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第62-63页
        5.3.3 配电自动化建设投资的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第63-64页
        5.3.4 各类供电区域综合投资敏感性分析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LUCC动态变化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下一篇:两种杨树对蛀干害虫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