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关于配电网可靠性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关于配电网经济性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关于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4 关于停电损失的研究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2章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影响因素及其提升措施分析 | 第18-33页 |
2.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22页 |
2.1.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介绍 | 第18-20页 |
2.1.2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0-22页 |
2.2 可靠性指标与可靠性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分析 | 第22-29页 |
2.2.1 可靠性指标与影响因素历史数据分析 | 第22-26页 |
2.2.2 可靠性指标与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26-29页 |
2.3 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分析 | 第29-31页 |
2.3.1 技术措施 | 第30页 |
2.3.2 管理措施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考虑区域差异的可靠性投资及其与可靠性指标关系模型 | 第33-46页 |
3.1 供电区域划分 | 第33-36页 |
3.2 配电网可靠性建设投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 第36-40页 |
3.2.1 电网结构优化投资 | 第36-38页 |
3.2.2 设备水平提升投资 | 第38-39页 |
3.2.3 配电自动化建设投资 | 第39-40页 |
3.3 各类供电区域投资重点分析 | 第40-42页 |
3.3.1 A+、A类供电区投资重点分析 | 第40页 |
3.3.2 B、C类供电区投资重点分析 | 第40-41页 |
3.3.3 D类供电区投资重点分析 | 第41-42页 |
3.4 配电网可靠性投资与可靠性指标关系模型 | 第42-45页 |
3.4.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构建 | 第42-45页 |
3.4.2 核函数参数的确定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 | 第46-54页 |
4.1 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6-48页 |
4.1.1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6页 |
4.1.2 成本效益分析分析在配电网可靠性投资中的应用 | 第46-48页 |
4.2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效益分析模型 | 第48-51页 |
4.2.1 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效益的构成 | 第48-49页 |
4.2.2 停电损失的估算方法 | 第49页 |
4.2.3 基于改进产电比法的可靠性投资效益模型 | 第49-51页 |
4.3 基于价值工程的配电网的可靠性投资效益敏感度分析 | 第51-52页 |
4.3.1 价值工程的定义与原理 | 第51-52页 |
4.3.2 价值工程在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敏感度分析中的应用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实证分析 | 第54-67页 |
5.1 福建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投资现状分析及规划梳理 | 第54-59页 |
5.1.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投资现状分析 | 第54-58页 |
5.1.2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投资规划梳理 | 第58-59页 |
5.2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成本效益分析 | 第59-61页 |
5.2.1 基于LS-SVM模型的可靠性指标预测 | 第59-60页 |
5.2.2 基于改进产电比法的可靠性投资效益分析 | 第60-61页 |
5.3 考虑区域差异的配电网可靠性投资敏感度分析 | 第61-66页 |
5.3.1 电网结构优化投资的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1-62页 |
5.3.2 设备水平提升投资的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2-63页 |
5.3.3 配电自动化建设投资的可靠性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3-64页 |
5.3.4 各类供电区域综合投资敏感性分析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