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粤桂两省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一. 引言第8-13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1页
    (三)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1页
    (四)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第11-13页
二. 理论基础第13-20页
    (一) 传统产业分工合作理论第13-14页
        1. 绝对成本理论第13页
        2. 比较优势理论第13页
        3. 要素禀赋理论第13-14页
        4. 区域经济分工合作理论第14页
    (二) 新产业分工合作理论第14-15页
        1. 雁行形态理论第14-15页
        2. 产业梯度推移理论第15页
        3. 产业内贸易理论第15页
    (三) 产业分工合作与区域经济增长第15-17页
        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第15-16页
        2. 区域主导产业与经济增长第16-17页
    (四) 国内外著名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模式第17-20页
        1. 纽约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第17-18页
        2. 德国的莱茵——鲁尔区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第18页
        3. 长三角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第18-19页
        4. 京津冀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第19页
        5. 简单总结第19-20页
三. 粤桂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基础分析第20-27页
    (一) 粤桂两地区域经济发展评价第20-22页
        1. 自然地理特征第20页
        2. 经济社会现状第20-21页
        3. 产业结构状况第21-22页
    (二) 粤桂两地合作发展历程第22-23页
    (三) 粤桂两地产业分工与合作的重要基础第23-27页
        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第23-24页
        2. 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第24页
        3. 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第24-25页
        4. 产业水平的区域差异第25-27页
四. 粤桂优势产业实证分析第27-36页
    (一) 数据来源及指标选取第27-28页
        1. 数据来源第27页
        2. 指标选取第27-28页
    (二) 第一产业优势产业分析第28-29页
    (三) 第二产业优势产业分析第29-34页
        1. 工业结构相似系数分析第29-30页
        2. 区位熵比值分析第30-32页
        3. 产业竞争力分析第32-33页
        4. 优势产业分析第33-34页
    (四) 第三产业优势产业分析第34-36页
五. 粤桂产业转移分析第36-38页
    (一)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第36页
    (二) 结果分析第36-38页
六. 结论与建议第38-40页
    (一) 主要结论第38页
    (二) 政策建议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向量平衡问题解的存在性研究
下一篇:两类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性反应的随机捕食—被捕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