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危机及其治理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6页 |
(四)研究难点及可能创新点 | 第16-17页 |
一、概念阐释及理论依据 | 第17-23页 |
(一)政府信任危机概念及分类 | 第17-20页 |
1.政府信任危机概念 | 第17-19页 |
2.政府信任危机的分类 | 第19-20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1.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2.政府信任度理论 | 第20-21页 |
3.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1-23页 |
二、转型时期政府信任危机的识别 | 第23-32页 |
(一)言辞表征 | 第23-24页 |
1.负面网络舆情 | 第23页 |
2.调查数据 | 第23-24页 |
(二)行为表征 | 第24-29页 |
1.群体性事件频发 | 第25-26页 |
2.海外移民倾向明显 | 第26-27页 |
3.政治参与热情不高 | 第27-29页 |
(三)意识观念表征 | 第29-32页 |
1.关系运作与潜规则 | 第29页 |
2.过度警戒 | 第29-30页 |
3.信任外部化 | 第30-32页 |
三、政府信任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 第32-42页 |
(一)政府信任关系的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1.日益觉醒的公民主体 | 第32-33页 |
2.责任艰巨的信任客体 | 第33-34页 |
3.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 | 第34-35页 |
(二)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 第35-42页 |
1.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剧变 | 第35-37页 |
2.政府治理效能不高与公权贪腐严重 | 第37-40页 |
3.公民预期与政府认知偏差 | 第40-41页 |
4.大众传媒的倾向性引导 | 第41-42页 |
四、政府信任危机的治理 | 第42-53页 |
(一)政府信任危机的价值文化层面治理 | 第42-45页 |
1.以公共性为价值旨归 | 第42-43页 |
2.培育良好的信任文化 | 第43-44页 |
3.塑造现代公民意识 | 第44-45页 |
(二)政府信任危机的制度建设层面治理 | 第45-50页 |
1.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 第45-47页 |
2.以法制规范政府权力 | 第47-48页 |
3.探索多元化治理模式 | 第48-49页 |
4.创造健康的网络舆情生态 | 第49-50页 |
(三)政府信任危机的操作层面治理 | 第50-53页 |
1.建立政府信任水平长效监测机制 | 第50-51页 |
2.强化政务信息公开 | 第51-52页 |
3.提升公民公共生活参与度与参与水平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