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1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2-14页 |
| 1.3.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1.3.2 本文的框架 | 第13页 |
| 1.3.3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私募股权基金概述 | 第14-20页 |
| 2.1 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及特征 | 第14-15页 |
| 2.2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 | 第15-16页 |
| 2.3 私募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差异 | 第16-18页 |
| 2.3.1 投资的标的资产不同 | 第16页 |
| 2.3.2 市场结构和投资主体不同 | 第16-17页 |
| 2.3.3 投资组合构造不同 | 第17页 |
| 2.3.4 基金管理人激励机制不同 | 第17-18页 |
| 2.3.5 投资期限不同 | 第18页 |
| 2.4 私募股权基金估值需考虑的因素 | 第18-20页 |
| 第3章 传统的评估方法运用在私募股权基金评估中的局限性 | 第20-24页 |
| 3.1 绝对估值法 | 第20-21页 |
| 3.1.1 红利贴现法 | 第20页 |
| 3.1.2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 | 第20-21页 |
| 3.1.3 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 | 第21页 |
| 3.1.4 EVA贴现法 | 第21页 |
| 3.2 相对估值法 | 第21-22页 |
| 3.2.1 市盈率(P/E)法 | 第21页 |
| 3.2.2 市净率(P/B)法 | 第21-22页 |
| 3.3 资产基础法 | 第22页 |
| 3.4 期权法 | 第22页 |
| 3.5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 第22-24页 |
| 第4章 私募股权基金价值评估新模型 | 第24-30页 |
| 4.1 私募股权基金评估新模型 | 第24-25页 |
| 4.2 新模型中已投资项目的价值评估 | 第25-26页 |
| 4.3 未投入承诺资本的价值评估 | 第26-30页 |
| 第5章 实证分析 | 第30-39页 |
| 5.1 样本数据说明 | 第30-35页 |
| 5.1.1 管理团队附加值评分S的获取 | 第30-32页 |
| 5.1.2 增值系数R的获取 | 第32-34页 |
| 5.1.3 数据的处理 | 第34-35页 |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35页 |
| 5.3 散点图分析 | 第35-36页 |
| 5.4 回归模型分析 | 第36-37页 |
| 5.4.1 初步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 5.4.2 回归结果 | 第37页 |
| 5.5 实证小结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