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强速凝爆破封孔材料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4-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1.4.1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1.4.2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2 早强速凝爆破封孔材料制备实验研究 | 第20-35页 |
| 2.1 早强速凝封孔材料实验 | 第21-24页 |
| 2.1.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2.1.2 实验和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2.1.3 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 2.2 试验过程 | 第24页 |
| 2.3 实验制备与结果分析 | 第24-34页 |
| 2.3.1 水灰比 | 第24-25页 |
| 2.3.2 外加剂单因素试验 | 第25-27页 |
| 2.3.3 外加剂复配全面试验 | 第27-30页 |
| 2.3.4 不同组分对水泥流动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2.3.5 不同组分对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31-33页 |
| 2.3.6 早强速凝爆破封孔材料的选择 | 第33-34页 |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 3 早强速凝爆破封孔材料微观特性研究 | 第35-49页 |
| 3.1 材料的XRD衍射图分析 | 第35-39页 |
| 3.1.1 不同组分的XRD衍射分析 | 第36-37页 |
| 3.1.2 材料不同时间的XRD衍射分析 | 第37-39页 |
| 3.2 材料的TG分析 | 第39-43页 |
| 3.3 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43-45页 |
| 3.4 材料水化机理分析 | 第45-48页 |
| 3.4.1 水泥水化作用机理 | 第45页 |
| 3.4.2 NaAlO_2作用机理 | 第45-46页 |
| 3.4.3 CaCl_2作用机理 | 第46-47页 |
| 3.4.4 TEA作用机理 | 第47页 |
| 3.4.5 协同增效作用机理 | 第47-4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4 早强速凝爆破封孔材料力学特性研究 | 第49-62页 |
| 4.1 静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 第49-51页 |
| 4.1.1 实验原理 | 第49页 |
| 4.1.2 实验流程 | 第49-50页 |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 4.2 动态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 第51-59页 |
| 4.2.1 实验原理 | 第51-53页 |
| 4.2.2 实验流程 | 第53-54页 |
| 4.2.3 实验波形分析 | 第54-57页 |
| 4.2.4 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 第57-59页 |
| 4.3 动-静态力学特性综合分析 | 第59-6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5 现场应用 | 第62-69页 |
| 5.0 爆破封孔长度 | 第62-64页 |
| 5.1 爆破封孔工艺 | 第64页 |
| 5.2 现场试验 | 第64-66页 |
| 5.2.1 矿井概况 | 第64-65页 |
| 5.2.2 爆破施工设计 | 第65-66页 |
| 5.3 爆破效果考察 | 第66-68页 |
| 5.3.1 瓦斯抽采效果考察 | 第66-67页 |
| 5.3.2 工序时间考察 | 第67-6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9页 |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