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35页 |
综述一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与研究 | 第10-18页 |
1. 古代对颤证的认识与研究 | 第10-13页 |
1.1 病名的认识与研究 | 第10-11页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与研究 | 第11-13页 |
2. 中医药治疗研究 | 第13-17页 |
2.1 中药疗法 | 第13-15页 |
2.2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 | 第15-17页 |
3. 小结 | 第17-18页 |
综述二、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研究 | 第18-26页 |
1. 病因学研究 | 第18-20页 |
1.1 年龄因素 | 第18-19页 |
1.2 环境因素 | 第19-20页 |
1.3 遗传因素 | 第20页 |
2. 病理机制研究 | 第20-23页 |
2.1 氧化应激 | 第20-21页 |
2.2 神经炎症 | 第21-22页 |
2.3 线粒体功能障碍 | 第22-23页 |
3. 治疗研究 | 第23-26页 |
3.1 帕金森病的治疗 | 第23-25页 |
3.2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5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5-52页 |
前言 | 第35-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6-41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1.3 取材与指标检测 | 第39-41页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41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4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2.1 干预后行为学变化 | 第41-42页 |
2.2 TH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观察 | 第42-43页 |
2.3 HE形态学观察 | 第43-44页 |
2.4 Elisa检测结果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52页 |
3.1 模型选择、制备与行为学评估 | 第45-48页 |
3.2 干预手段及针刀治疗点选择依据 | 第48-49页 |
3.3 TNF-α、IL-1β在帕金森发病中的作用 | 第49-51页 |
3.4 针刀干预对黑质内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3.5 不足分析与展望 | 第51页 |
3.6 结语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1 | 第57-58页 |
附录2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