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

分布式电源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外分布式电源发展状况第11-12页
        1.2.2 分布式电源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方面的研究第12-13页
        1.2.3 分布式电源减少电力系统污染物排放量方面的研究第13页
        1.2.4 分布式电源对电力系统节能减排评价及优化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1.2.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分布式电源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理论第15-21页
    2.1 综合评价理论概述第15-17页
        2.1.1 综合评价的概念第15页
        2.1.2 经典综合评价的过程第15-17页
    2.2 组合评价的原理与方法第17-19页
        2.2.1 组合评价的原理第17-18页
        2.2.2 组合评价的作用第18页
        2.2.3 组合评价的过程与方法第18-19页
    2.3 分布式电源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的程序第19-20页
    2.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分布式电源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指标第21-29页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第21-22页
        3.1.1 目的性与相关性结合的原则第21页
        3.1.2 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的原则第21-22页
        3.1.3 持续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第22页
        3.1.4 可控性原则第22页
    3.2 指标体系的功能第22-23页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第23-24页
    3.4 分布式电源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24页
    3.5 指标体系模型第24-26页
        3.5.1 节能绩效指标第24-25页
        3.5.2 减排绩效指标第25页
        3.5.3 分布式电源发展绩效指标第25页
        3.5.4 行业经营绩效指标第25-26页
    3.6 指标的无量纲标准化处理第26-28页
        3.6.1 指标的分类第26页
        3.6.2 指标无量纲标准化处理方法的选择第26-28页
    3.7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组合评价下的分布式电源促进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模型第29-43页
    4.1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方案第29-32页
    4.2 基于组合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第32-42页
        4.2.1 评价指标赋权模型第32-36页
        4.2.2 评价信息集结模型第36-37页
        4.2.3 Kendall事前一致性检验模型第37-38页
        4.2.4 初步排序结果组合模型第38-40页
        4.2.5 Spearman事后一致性检验模型第40-42页
        4.2.6 最终评价结果认定第42页
    4.3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实证研究第43-64页
    5.1 样本选取与数据采集第43页
    5.2 指标数据标准化第43-47页
    5.3 评价模型应用第47-55页
        5.3.1 评价指标赋权第47-48页
        5.3.2 基于集结模型的初步排序第48-50页
        5.3.3 组合评价的Kendall事前一致性检验第50页
        5.3.4 基于初步排序结果的组合评价第50-53页
        5.3.5 组合评价的Spearman事后一致性检验第53-55页
    5.4 评价结果分析第55-63页
        5.4.1 偏离度分析第56-57页
        5.4.2 评价结果相关性图线第57-61页
        5.4.3 分布式电源促进绩效评定第61-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0页
在读期间获得奖励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种镍基复合纳米粒子薄膜阻变特性研究
下一篇: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矛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