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宁夏引黄灌区春麦复种技术模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世界小麦生产及复种模式研究第12页
        1.2.2 我国小麦生产及复种模式研究第12-13页
        1.2.3 宁夏小麦生产及复种现状第13-14页
    1.3 研究目标第14-15页
    1.4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1 春小麦品种筛选第15页
        1.4.2 麦后复种糜子品种引进筛选第15页
        1.4.3 麦后复种西葫芦品种引进筛选第15页
        1.4.4 不同麦后复种模式效益对比试验研究第15页
        1.4.5 麦后复种大田典型调查研究第15-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6页
    2.2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16-18页
        2.2.1 春麦品种的筛选试验第16页
        2.2.2 麦后复种糜子品种筛选试验第16页
        2.2.3 麦后复种西葫芦品种筛选试验第16-17页
        2.2.4 不同麦后复种模式效益对比试验第17页
        2.2.5 田间调查及观测指标第17-18页
    2.3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三章 春麦品种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19-20页
        3.1.1 试验地概况第19页
        3.1.2 试验设计第19页
        3.1.3 观测指标第19-20页
        3.1.4 数据处理第20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0-22页
        3.2.1 产量对比分析第20页
        3.2.2 群体结构及产量因素分析第20-21页
        3.2.3 单株性状分析第21-22页
        3.2.4 病虫害及倒伏情况第22页
    3.3 小结第22-23页
第四章 春麦后复种糜子品种的筛选试验第23-2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4.1.1 试验地概况第23页
        4.1.2 试验设计第23页
        4.1.3 观测指标第23-2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4.2.1 不同糜子品种生育时期及群体结构比较第24页
        4.2.2 不同糜子品种植株性状比较第24-25页
        4.2.3 不同糜子品种考种结果及产量要素比较第25页
        4.2.4 不同糜子品种产量结果比较第25-27页
    4.3 小结第27-28页
第五章 春麦复种西葫芦(Cucuerbita pepo L.)品种筛选试验研究第28-30页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8页
        5.1.1 供试品种第28页
        5.1.2 试验地情况第28页
        5.1.3 试验设计第28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28-29页
        5.2.1 早熟性第28-29页
        5.2.2 结瓜特性第29页
        5.2.3 产量及收益第29页
    5.3 小结第29-30页
第六章 不同麦后复种模式的效益分析第30-36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30页
        6.1.1 试验地点第30页
        6.1.2 试验设计第30页
        6.1.3 数据处理第30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30-34页
        6.2.1 粮菜模式第30-31页
        6.2.2 粮饲模式第31-32页
        6.2.3 粮油模式第32页
        6.2.4 粮粮模式第32-33页
        6.2.5 传统麦套玉米及单种玉米模式第33-34页
    6.3 小结第34-36页
第七章 春麦复种大田典型调查第36-39页
    7.1 利通区春麦复种蔬菜高效示范基地(2014 年)第36页
    7.2 永宁县春麦移栽复种蔬菜高效示范基地(2014 年)第36-37页
    7.3 永宁县春麦后复种糜子示范点(2016 年)第37-38页
    7.4 宁夏原种场春麦复种蔬菜示范基地(2014 年)第38页
    7.5 小结第38-39页
第八章 春麦复种栽培技术要点第39-43页
    8.1 小麦复种作物技术组合原则第39-40页
        8.1.1 作物品种生育期适宜第39页
        8.1.2 农艺操作最简化第39页
        8.1.3 效益最大化第39-40页
        8.1.4 抢收抢墒抢早第40页
    8.2 小麦复种种植模式第40页
        8.2.1 粮菜模式第40页
        8.2.2 粮油模式第40页
        8.2.3 粮粮模式第40页
        8.2.4 粮饲模式第40页
    8.3 小麦后复种主要作物第40页
    8.4 小麦后复种部分主要作物栽培基本技术第40-43页
        8.4.1 黄瓜第40页
        8.4.2 西葫芦第40-41页
        8.4.3 娃娃菜第41页
        8.4.4 甘蓝第41页
        8.4.5 大葱第41页
        8.4.6 韭葱第41页
        8.4.7 青萝卜第41页
        8.4.8 胡萝卜第41页
        8.4.9 盘菜第41页
        8.4.10 油用向日葵第41-43页
第九章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47页
作者简介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动汽车驱动防滑控制算法的研究与仿真分析
下一篇:表面纳米热喷涂技术在TRT叶片预保护处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