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论商标的反向混淆行为--以“非诚勿扰”案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由“非诚勿扰”案引出的问题第10-13页
    第一节 案情简介第10-11页
    第二节 案件争议焦点与评析第11-13页
第二章 商标反向混淆的基本理论第13-20页
    第一节 商标反向混淆的定义及性质第13-14页
        一、商标反向混淆的定义第13-14页
        二、商标反向混淆的性质第14页
    第二节 关于反向混淆认定标准的争论第14-16页
        一、观点一第14-15页
        二、观点二第15页
        三、观点三第15-16页
    第三节 反向混淆与近似概念的区分第16-18页
        一、反向混淆与反向假冒第16页
        二、反向混淆与售前混淆、售中混淆、售后混淆第16-17页
        三、反向混淆与商标淡化第17页
        四、反向混淆与商标抢注行为第17-18页
    第四节 对反向混淆行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第18-20页
        一、损害商标权人的利益第18页
        二、影响消费者对商品(服务)的认知第18-19页
        三、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第19-20页
第三章 主要国家或地区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的考察第20-24页
    第一节 美国的反向混淆制度第20-21页
        一、反向混淆理论在美国的出现第20页
        二、反向混淆的判断标准第20-21页
        三、反向混淆的责任承担第21页
    第二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关商标混淆的规定第21-24页
        一、欧盟第21-22页
        二、台湾地区第22-24页
第四章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的现状及完善第24-38页
    第一节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的现状第24-32页
        一、关于《商标法》中混淆标准的分析第24-25页
        二、我国反向混淆的司法实践第25-30页
        三、我国商标混淆制度的缺失第30-32页
    第二节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制度的完善第32-38页
        一、完善商标反向混淆的适用条件第32-33页
        二、设立反向混淆的解决机制第33-36页
        三、其他相关建议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江苏新型智库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