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综述:腹毛类纤毛虫形态发生及其皮层结构的研究 | 第14-24页 |
1 腹毛类纤毛虫的形态发生研究 | 第14-19页 |
1.1 口纤毛器的发生 | 第14-18页 |
1.2 体纤毛器的形态发生 | 第18-19页 |
1.3 细胞核 | 第19页 |
2 皮层、纤毛器微管胞器及其基体间纤维的研究 | 第19-22页 |
2.1 显微水平的研究 | 第20页 |
2.2 亚显微水平的研究 | 第20-22页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冠突伪尾柱虫皮层纤毛器的的形态及其发生 | 第24-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5-27页 |
1.1 材料 | 第2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 结果 | 第27-43页 |
2.1 非分裂期细胞背、腹面形态 | 第27-35页 |
2.2 皮层纤毛器的形态发生 | 第35-43页 |
3 讨论 | 第43-47页 |
3.1 冠突伪尾柱虫非分裂期口围带的形态结构 | 第43-44页 |
3.2 冠突伪尾柱虫前仔虫口围带的形成及其来源 | 第44-45页 |
3.3 冠突伪尾柱虫后仔虫口围带原基的形成 | 第45页 |
3.4 冠突伪尾柱虫的缘棘毛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冠突伪尾柱虫皮层、纤毛器及其细胞核的透射电镜观察 | 第47-7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51页 |
1.1 材料 | 第4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2 结果 | 第51-68页 |
2.1 冠突伪尾柱虫口围带的透射电镜观察 | 第51-58页 |
2.2 波动膜的基体及基体间的连接纤维 | 第58-60页 |
2.3 右缘棘毛基体间的连接纤维及其附属微管 | 第60-63页 |
2.4 细胞核 | 第63-65页 |
2.5 皮层下微管 | 第65-68页 |
3. 讨论 | 第68-74页 |
3.1 冠突伪尾柱虫纤毛器及其基体间的连接纤维 | 第68-72页 |
3.2 皮层下微管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5页 |
附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