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第14-15页 |
第2章 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及治理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河流污染的含义及成因 | 第15-16页 |
2.1.1 河流污染含义及其危害 | 第15页 |
2.1.2 河流污染的成因 | 第15-16页 |
2.2 河流水质的评价方法 | 第16-18页 |
2.3 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8-20页 |
2.3.1 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 第18页 |
2.3.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8-20页 |
2.4 治理理论对河流污染整治工作的启示 | 第20-21页 |
第3章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整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1-35页 |
3.1 我国水环境保护及污染整治的制度安排 | 第21-22页 |
3.2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的现状 | 第22-28页 |
3.2.1 上海市主要水系状况 | 第22页 |
3.2.2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的状况 | 第22-24页 |
3.2.3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的成因——以嘉定区为例 | 第24-28页 |
3.3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整治的历程及措施 | 第28-31页 |
3.3.1 上海郊县河流污染整治工作的历程 | 第28-29页 |
3.3.2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整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3.4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整治工作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 第31-35页 |
3.4.1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整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 第31-33页 |
3.4.2 上海市郊县河流污染工作存在缺陷的原因 | 第33-35页 |
第4章 欧洲国家河流污染整治的有益经验 | 第35-41页 |
4.1 泰晤士河与莱茵河的污染治理 | 第35-37页 |
4.1.1 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 | 第35-36页 |
4.1.2 莱茵河污染的多国合作治理 | 第36-37页 |
4.2 泰晤士河和莱茵河流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 | 第37-41页 |
4.2.1 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 | 第37-38页 |
4.2.2 成立专门部门作为污染治理的主导力量 | 第38-39页 |
4.2.3 采用最新的治理技术 | 第39-41页 |
第5章 推进上海郊区河流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 第41-47页 |
5.1 建立郊县河流污染治理的多元参与机制 | 第41-43页 |
5.1.1 政府在郊县河流污染治理中应发挥核心主体作用 | 第41-42页 |
5.1.2 企业应切实履行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 | 第42页 |
5.1.3 充分发挥环保类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 | 第42-43页 |
5.1.4 农村居民应自觉参与到河流污染治理工作中去 | 第43页 |
5.2 建立主体平等合作的网络结构 | 第43-45页 |
5.2.1 政府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应提供优质的服务 | 第43-44页 |
5.2.2 建立郊县河流污染治理的官民协商对话机制 | 第44页 |
5.2.3 发挥新闻媒体在农村环保方面的独特作用 | 第44-45页 |
5.3 增强与江苏、浙江等毗邻县市的协调协作 | 第45-47页 |
5.3.1 签订河流环境保护的政府合作协议 | 第45页 |
5.3.2 在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协作调控 | 第45页 |
5.3.3 为省际河流上游污染治理提供适度的资金及技术支持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