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新建隧道穿越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规律研究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2-24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 1.2.1 穿越工程的研究 | 第15-16页 |
| 1.2.2 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的研究 | 第16-21页 |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1.4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1.5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2 北京地区地层特征及隧道施工地层变形研究 | 第24-32页 |
| 2.1 北京地区地层条件 | 第24-27页 |
| 2.2 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分析 | 第27-32页 |
| 3 既有地铁结构变形分析 | 第32-68页 |
| 3.1 工程概况 | 第32-36页 |
| 3.2 工程信息统计表 | 第36-40页 |
| 3.3 全施工周期变形 | 第40-54页 |
| 3.3.1 下穿工况 | 第40-48页 |
| 3.3.2 上穿工况 | 第48-54页 |
| 3.4 各阶段累积变形量分析 | 第54-57页 |
| 3.4.1 下穿工况 | 第54-55页 |
| 3.4.2 上穿工况 | 第55-57页 |
| 3.5 最大变形位置 | 第57-61页 |
| 3.5.1 下穿工况 | 第57-59页 |
| 3.5.2 上穿工况 | 第59-61页 |
| 3.6 最大变形分析 | 第61-65页 |
| 3.6.1 最大沉降曲线 | 第61-63页 |
| 3.6.2 最大上浮曲线 | 第63-65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 4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地铁结构变形预测 | 第68-88页 |
| 4.1 关于Peck公式的研究 | 第68-69页 |
| 4.2 Peck公式适用性验证 | 第69-71页 |
| 4.3 Peck公式修正 | 第71-76页 |
| 4.3.1 实际工程相关参数 | 第71-73页 |
| 4.3.2 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75页 |
| 4.3.3 各因素与参数的关系 | 第75-76页 |
| 4.4 沉降预测方程 | 第76-77页 |
| 4.5 数值模拟验证 | 第77-83页 |
| 4.5.1 模型参数及建立 | 第77-78页 |
| 4.5.2 变形趋势验证 | 第78-82页 |
| 4.5.3 预测值验证 | 第82-83页 |
| 4.6 实际工程验证 | 第83-85页 |
| 4.6.1 工程各项基本情况 | 第83-85页 |
| 4.6.2 预测方程计算 | 第85页 |
| 4.6.3 结果比对 | 第85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85-88页 |
| 5 新建隧道上穿既有地铁结构变形预测 | 第88-106页 |
| 5.1 Peck公式适用性验证 | 第88-90页 |
| 5.2 Peck公式修正 | 第90-95页 |
| 5.2.1 实际工程相关参数 | 第91-93页 |
| 5.2.2 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 第93-94页 |
| 5.2.3 各因素与参数的关系 | 第94-95页 |
| 5.3 上浮预测方程 | 第95-96页 |
| 5.4 数值模拟验证 | 第96-101页 |
| 5.4.3 变形趋势验证 | 第97-101页 |
| 5.4.4 预测值验证 | 第101页 |
| 5.5 实际工程验证 | 第101-104页 |
| 5.5.1 工程各项基本情况 | 第102-103页 |
| 5.5.2 预测方程计算 | 第103-104页 |
| 5.5.3 结果比对 | 第104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 6.1 结论 | 第106-107页 |
| 6.2 展望 | 第107-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6-12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