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相分离非晶合金形成机制及塑性变形研究

摘要第12-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1.1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2 非晶合金第20-28页
        1.2.1 非晶合金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2 非晶合金的性能与应用第22-24页
        1.2.3 非晶合金的制备方法第24-25页
        1.2.4 非晶合金的室温塑性第25-28页
    1.3 相分离合金第28-31页
        1.3.1 相分离合金简介第28-30页
        1.3.2 相分离的影响因素第30-31页
    1.4 相分离非晶合金研究现状第31-32页
    1.5 Fe-Cu合金研究现状第32-33页
    1.6 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实验与分析方法第35-46页
    2.1 技术路线第35-36页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6-42页
        2.2.1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第36-38页
        2.2.2 分子动力模拟的积分算法第38-39页
        2.2.3 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第39-41页
        2.2.4 初始条件第41页
        2.2.5 系综第41-42页
        2.2.6 模拟计算分析软件第42页
    2.3 结构分析方法第42-44页
        2.3.1 偶分布函数第42-43页
        2.3.2 配位数第43页
        2.3.3 结构因子第43-44页
    2.4 热力学分析方法第44-45页
        2.4.1 合金体系总能量第44页
        2.4.2 混合焓第44-45页
        2.4.3 过剩体积第45页
    2.5 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45-46页
第三章 混溶与难混溶合金熔体表征第46-58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模拟方法第47-48页
    3.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48-56页
        3.3.1 偶分布函数第48-50页
        3.3.2 配位数第50-51页
        3.3.3 B-T结构因子第51-53页
        3.3.4 过剩体积第53-55页
        3.3.5 混合焓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过冷条件下Fe_(50)Cu_(50)合金熔体相分离过程研究第58-69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模拟方法第58-59页
    4.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9-67页
        4.3.1 Fe_(50)Cu_(50)合金熔体的相分离过程第59-60页
        4.3.2 相分离过程中的原子浓度波动第60-62页
        4.3.3 相分离过程中势能变化第62-67页
    4.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五章 Fe_(50)Cu_(50)合金熔体的快速凝固行为第69-81页
    5.1 引言第69-70页
    5.2 模拟方法第70页
    5.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70-79页
        5.3.1 Fe_(50)Cu_(50)合金凝固过程的结构演变第70-73页
        5.3.2 Fe_(50)Cu_(50)合金熔体快速凝固时的相分离机制第73-77页
        5.3.3 Fe_(50)Cu_(50)合金的晶化过程第77-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Fe_(75)Cu_(25)合金熔体的快速凝固行为第81-96页
    6.1 引言第81-82页
    6.2 模拟与实验方法第82-83页
    6.3 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3-94页
        6.3.1 Fe_(75)Cu_(25)合金凝固态结构第83-86页
        6.3.2 Fe_(75)Cu_(25)合金熔体快速凝固时的相分离机制第86-91页
        6.3.3 Fe_(75)Cu_(25)合金的晶化过程第91-94页
    6.4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七章 Zr-(Cu-Fe)-Al相分离非晶合金的形成机制及室温塑性第96-113页
    7.1 引言第96-97页
    7.2 实验方法第97-98页
    7.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98-112页
        7.3.1 Zr_(65-x)Cu_(25)Fe_xAl_(10)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形成机制第98-102页
        7.3.2 微观结构不均匀性与塑性变形机制第102-106页
        7.3.3 应力-应变曲线中锯齿状波动与非晶合金压缩塑性的关系第106-112页
    7.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3-116页
    8.1 结论第113-114页
    8.2 创新点第114-115页
    8.3 展望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1-143页
外文论文第143-15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53-1957年昭乌达盟粮食统购统销研究
下一篇: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