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COX-2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1.1 环氧化酶的介绍 | 第12-13页 |
1.1.2 COX-2与肿瘤 | 第13-15页 |
1.1.3 COX-2作为靶点的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2 含二氢吡唑基团类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 第17-21页 |
1.2.1 抗肿瘤活性 | 第17-19页 |
1.2.2 抗菌活性 | 第19-20页 |
1.2.3 抗炎活性研究 | 第20-21页 |
1.3 含香豆素基团类衍生物的活性研究 | 第21-26页 |
1.3.1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HIV活性 | 第21-23页 |
1.3.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 第23-24页 |
1.3.3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杀菌活性 | 第24-25页 |
1.3.4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其他活性 | 第25-26页 |
1.4 选题目的、意义以及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第27-33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操作系统系统及对象 | 第28页 |
2.2.1 软件 | 第28页 |
2.2.2 蛋白晶体 | 第28页 |
2.2.3 小分子配体 | 第28页 |
2.3 CDOCKER受体-配体分子对接 | 第28-29页 |
2.4 模拟分子对接的实验结果 | 第29-33页 |
2.4.1 代表化合物A28分子对接 | 第29-30页 |
2.4.2 代表化合物B20分子对接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3-3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3.1.1 合成实验仪器 | 第33页 |
3.1.2 合成实验试剂 | 第33页 |
3.1.3 细胞株 | 第33页 |
3.1.4 试剂与耗材 | 第33-34页 |
3.1.5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3.2 培养液的配制 | 第34页 |
3.3 药液的配制 | 第34页 |
3.4 细胞培养及传代 | 第34-35页 |
3.5 抗增殖活性测试 | 第35页 |
3.6 体外COX蛋白抑制活性测试 | 第35页 |
3.7 细胞凋亡活性测试 | 第35-36页 |
3.8 Transwell肿瘤细胞迁移与侵袭实验 | 第36页 |
3.9 3D-QSAR模型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含磺胺基团的1,5-二芳基吡唑类COX-2抑制剂的研究 | 第37-65页 |
4.1 目标化合物设计思路 | 第37页 |
4.2 合成步骤 | 第37-41页 |
4.3 结构表征 | 第41-58页 |
4.3.1 化合物A1-A44的~1H-NMR、MS、~(13)C NMR及元素分析参数 | 第41-55页 |
4.3.2 化合物晶体参数 | 第55-56页 |
4.3.3 部分化合物的~1H-NMR谱图 | 第56-57页 |
4.3.4 部分化合物的~(13)C NMR谱图 | 第57-58页 |
4.4 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4.4.1 体外细胞抗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讨论 | 第58-60页 |
4.4.2 体外COX-2蛋白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讨论 | 第60-62页 |
4.4.3 细胞凋亡测试实验结果讨论 | 第62-63页 |
4.5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1,5-二芳基吡唑香豆素类COX-2抑制剂的研究 | 第65-86页 |
5.1 目标化合物设计思路 | 第65页 |
5.2 合成步骤 | 第65-67页 |
5.2.1 中间体2a的合成 | 第65-67页 |
5.3 结构表征 | 第67-77页 |
5.3.1 化合物B1-B20的~1H-NMR、MS及~(13)C-NMR参数 | 第67-74页 |
5.3.2 部分化合物的~1H-NMR谱图与结构 | 第74-75页 |
5.3.3 部分化合物的~(13)C-NMR谱图与结构 | 第75-77页 |
5.4 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77-82页 |
5.4.1 体外细胞抗增殖活性实验结果讨论 | 第77-78页 |
5.4.2 体外COX-2蛋白及PGE_2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讨论 | 第78-80页 |
5.4.3 细胞凋亡测试实验结果讨论 | 第80页 |
5.4.4 Transwell细胞迁移侵袭实验结果讨论 | 第80-82页 |
5.5 构建3D-QSAR模型实验结果讨论 | 第82-84页 |
5.6 小结 | 第84页 |
5.7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情况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