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2-14页 |
1.1.1 分子标记的原理 | 第12-13页 |
1.1.2 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 | 第13-14页 |
1.2 分子标记与QTL定位 | 第14页 |
1.3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4-17页 |
1.3.1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4-16页 |
1.3.2 构建遗传图谱 | 第16-17页 |
1.4 QTL定位 | 第17-18页 |
1.4.1 QTL定位的原理 | 第17页 |
1.4.2 QTL定位的方法 | 第17-18页 |
1.5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1.5.1 旗叶 | 第18-20页 |
1.5.2 穗长和小穗数 | 第20-21页 |
1.5.3 穗粒数和小穗着生密度 | 第21-22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4-32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25-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2.2.1 SSR引物的筛选 | 第28页 |
2.2.2 SNP标记的筛选 | 第28-29页 |
2.2.3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9-30页 |
2.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旗叶及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 第32-4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2-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3.2.1 亲本及RIL群体的表型变异 | 第33-37页 |
3.2.2 QTL定位 | 第37-46页 |
3.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讨论和结论 | 第47-52页 |
4.1 讨论 | 第47-50页 |
4.1.1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47-48页 |
4.1.2 QTL定位分析 | 第48-50页 |
4.2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缩略词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