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非虚构小说及其价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生平 | 第11-14页 |
一、生平经历 | 第11-12页 |
二、创作情况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多重背景下文体的形成 | 第18-31页 |
第一节 复杂的社会环境 | 第18-22页 |
一、特殊的生活环境 | 第18页 |
二、多变的国家局势 | 第18-19页 |
三、独有的灾难性事件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作家的创作探索 | 第22-25页 |
一、文体的困惑 | 第22-23页 |
二、记者的经历 | 第23-25页 |
第三节 创作理念的契合 | 第25-31页 |
一、记录现实 | 第25-27页 |
二、发掘人性 | 第27-29页 |
三、探究苦难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非虚构小说特点 | 第31-46页 |
第一节 形式特点分析 | 第31-41页 |
一、独特的复调结构 | 第31-36页 |
二、反传统的故事情节 | 第36-38页 |
三、主要人物的群体特征 | 第38-41页 |
第二节 文体特点分析 | 第41-46页 |
一、散文化的语言 | 第41-43页 |
二、多角度叙述 | 第43-45页 |
三、场景重合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阿列克谢耶维奇非虚构小说的价值 | 第46-58页 |
第一节 艺术价值分析 | 第46-51页 |
一、尖锐性 | 第46-49页 |
二、当代性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对非虚构小说发展的启示 | 第51-58页 |
一、小说写作方式的探究 | 第51-54页 |
二、作者介入方式的探究 | 第54-55页 |
三、主题深度的探究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