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11-13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3-14页 |
1.3.1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3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政治风险评价综述 | 第14-15页 |
2.2 OFDI影响因素综述 | 第15-20页 |
2.2.1 国外OFDI决定因素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2.2 国内OFDI决定因素文献综述 | 第17页 |
2.2.3 中国企业OFDI决定因素综述 | 第17-20页 |
3 中国资源型OFDI和东道国政治风险现状分析 | 第20-31页 |
3.1 中国对"一带一路"东道国资源型OFDI现状分析 | 第20-26页 |
3.1.1 中国对"一带一路"东道国资源型OFDI现状概述 | 第20-22页 |
3.1.2 中国对"一带一路"东道国资源型OFDI现状区域分析 | 第22-26页 |
3.2 "一带一路"资源型东道国政治风险分析 | 第26-31页 |
3.2.1 国际政治风险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2.2 国家或区域内部政治风险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4 政治风险对资源型OFDI影响的理论基础及机理分析 | 第31-37页 |
4.1 政治风险评价方法 | 第31-32页 |
4.2 O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4.3 东道国政治风险对我国资源型OFDI影响机理分析 | 第34-37页 |
5 政治风险对资源型OFDI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5.1 理论假设 | 第37-38页 |
5.2 变量设定和数据来源 | 第38-40页 |
5.2.1 控制变量指标和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5.2.2 样本数据处理 | 第39-40页 |
5.3 模型设定 | 第40-43页 |
5.3.1 计量模型的建立 | 第40-43页 |
5.4 模型实证分析 | 第43-45页 |
5.4.1 实证结果 | 第43-44页 |
5.4.2 实证结论 | 第44-45页 |
6 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6.1 政府层面 | 第45-46页 |
6.1.1 通过政府间合作来降低政治风险 | 第45页 |
6.1.2 签订双边或多边投资保护协定 | 第45-46页 |
6.1.3 建立政治风险评价预警体系 | 第46页 |
6.2 企业层面 | 第46-48页 |
6.2.1 充分利用企业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的优势 | 第46页 |
6.2.2 充分利用企业资金优势换区有利条件 | 第46页 |
6.2.3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来降低政治风险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后记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