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的组成、性质与分析论文

基于近红外透光度扫描的重油稳定性检测技术研究

致谢第4-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1 重油概述第15页
        1.1.2 重油市场分析和展望第15-17页
        1.1.3 重油稳定性问题及其影响第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重油稳定性问题出现的原因第17-18页
        1.2.2 沥青质相分离问题研究第18-19页
        1.2.3 重油稳定性评价方法第19-21页
    1.3 近红外透光度扫描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本课题主要内容第22-23页
        1.4.1 研究目标第22页
        1.4.2 本论文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检测原理及总体设计第23-30页
    2.1 检测方法介绍第23-24页
    2.2 理论依据第24-26页
        2.2.1 检测方法基本原理第24-25页
        2.2.2 油样—甲苯—正庚烷比例第25-26页
        2.2.3 光源选择第26页
    2.3 检测设备要求第26-27页
    2.4 检测仪器整体设计第27-29页
    2.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硬件设计第30-50页
    3.1 总体硬件设计第30-31页
    3.2 单片机控制模块设计第31-34页
        3.2.1 MCU选型第31-32页
        3.2.2 单片机系统供电电路第32-33页
        3.2.3 时钟选择和时钟电路第33-34页
        3.2.4 复位电路第34页
    3.3 运动控制模块第34-39页
        3.3.1 方案设计第34-35页
        3.3.2 传动机构选型第35-36页
        3.3.3 步进电机驱动第36-38页
        3.3.4 闭环位置反馈第38-39页
    3.4 数据采集模块第39-44页
        3.4.1 核心元件第39-41页
        3.4.2 放大电路第41页
        3.4.3 机械结构设计第41-44页
    3.5 人机交互模块第44-47页
        3.5.1 LCD驱动和接口说明第44-45页
        3.5.2 电容触摸屏驱动和接口说明第45页
        3.5.3 FSMC介绍第45-46页
        3.5.4 人机交互模块电路图第46-47页
    3.6 通信模块第47-49页
        3.6.1 串口转USB通信第47-48页
        3.6.2 外部FLASH第48-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软件设计第50-68页
    4.1 程序架构第50-51页
    4.2 基本检测程序第51-55页
        4.2.1 检测程序流程第51-52页
        4.2.2 ADC透光度数据采集和处理第52-53页
        4.2.3 获取位置信息第53-54页
        4.2.4 步进电机驱动第54-55页
    4.3 步进电机速度控制第55-59页
        4.3.1 S曲线第55-56页
        4.3.2 计步方法第56-57页
        4.3.3 步进电机速度控制函数第57-59页
    4.4 数据I/O操作第59-61页
        4.4.1 SPI接口第59-60页
        4.4.2 外部FLASH操作第60-61页
    4.5 人机交互第61-65页
        4.5.1 LCD驱动第61-64页
        4.5.2 触屏输入捕捉第64-65页
        4.5.3 人机交互界面简介第65页
    4.6 仪器外观和操作界面第65-67页
    4.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检测结果和误差分析第68-81页
    5.1 透光度基准误差分析第68-71页
        5.1.1 基准电压单次检测第68-69页
        5.1.2 基准电压多次检测第69-70页
        5.1.3 误差来源及改进第70-71页
    5.2 空试管检测数据分析第71-74页
        5.2.1 空试管透光度曲线第72页
        5.2.2 试管不均匀性误差消除方法第72-74页
    5.3 透光度数据分析第74-77页
        5.3.1 溶液透光度第74-75页
        5.3.2 透光度均值变化情况第75-77页
    5.4 油样检测第77-80页
        5.4.1 仪器固有误差第77-78页
        5.4.2 油样检测结果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沉降过程研究与检测方法改进第81-92页
    6.1 沉降过程研究第81-84页
        6.1.1 研究方法第81-82页
        6.1.2 检测结果第82-83页
        6.1.3 结果分析第83-84页
    6.2 透光度变化模型第84-89页
        6.2.1 透光度变化模型的提出第84-85页
        6.2.2 透光度变化曲线和拟合第85-89页
    6.3 透光度模型应用第89-91页
        6.3.1 检测结果评估和预测第89-90页
        6.3.2 异常数据检测和剔除第90-91页
    6.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92-94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92-93页
    7.2 研究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作者简介第97页
    教育经历第97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及荣誉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网型潮流发电机组电气系统设计及功率控制研究
下一篇:机器人制孔压紧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