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1.1.1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的发展现状 | 第10-14页 |
1.1.2 SGJT公司实施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2章 表面质量分级判定和过程管控的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 第19-23页 |
2.1 表面质量的分级判定 | 第19-20页 |
2.1.1 表面质量的要求及种类 | 第19页 |
2.1.2 表面质量等级的划分 | 第19-20页 |
2.1.3 表面质量分级判定的控制要素 | 第20页 |
2.2 表面质量的过程管控 | 第20-23页 |
2.2.1 汽车行业标准对过程管控的要求 | 第20-21页 |
2.2.2 表面质量过程管控的体系模式 | 第21-23页 |
第3章 SGJT公司汽车板表面质量管控问题分析 | 第23-27页 |
3.1 SGJT公司汽车板生产工艺流程 | 第23-24页 |
3.2 SGJT公司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3.2.1 合格品表面质量未细分等级不满足汽车板的多样化需求 | 第24页 |
3.2.2 标准定义的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 | 第24页 |
3.2.3 汽车板表面质量内控等级与缺陷程度的对应关系存在不一致性 | 第24-25页 |
3.3 SGJT公司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的过程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3.3.1 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的用户适用性不理想 | 第25页 |
3.3.2 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汽车板分级判定业务人为失误 | 第25-26页 |
3.3.3 常规产品粗放式过程管控与汽车板精细过程管控存在冲突 | 第26-27页 |
第4章 SGJT公司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的设计与改善 | 第27-37页 |
4.1 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划分的设计 | 第27-30页 |
4.1.1 板坯表面质量等级与实物表面质量等级 | 第27-28页 |
4.1.2 热轧卷表检仪表面质量等级与实物表面质量等级 | 第28-29页 |
4.1.3 冷轧卷表检仪表面质量等级与实物表面质量等级 | 第29-30页 |
4.2 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对应关系的设计 | 第30-31页 |
4.2.1 建立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对应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30页 |
4.2.2 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的流向要求 | 第30页 |
4.2.3 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对应关系 | 第30-31页 |
4.3 汽车板表面质量等级判定规则的改善 | 第31-37页 |
4.3.1 炼钢板坯表面质量等级的判定规则 | 第31-32页 |
4.3.2 热轧卷表面质量等级的判定规则 | 第32-34页 |
4.3.3 冷轧卷表面质量等级的判定规则 | 第34-37页 |
第5章 SGJT公司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的过程管理控制 | 第37-51页 |
5.1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的应用 | 第37-40页 |
5.1.1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的适用性分析 | 第37页 |
5.1.2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的改善 | 第37-38页 |
5.1.3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规则的特殊性设计 | 第38-40页 |
5.2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各工序的管理控制要求 | 第40-46页 |
5.2.1 汽车板生产炼钢工序的管控要求 | 第40-43页 |
5.2.2 汽车板生产热轧工序的管控要求 | 第43-44页 |
5.2.3 汽车板生产冷轧工序的管控要求 | 第44-46页 |
5.3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 第46-51页 |
5.3.1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业务的信息系统开发 | 第46-47页 |
5.3.2 汽车板表面质量分级判定业务的应用 | 第47-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4页 |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6.2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 | 第52页 |
6.3 今后的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