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工程材料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的仿生粘附及其在材料表面功能化中的应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材料表面改性第10-13页
        1.1.1 材料表面改性的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表面化学改性研究进展第10-13页
    1.2 当今科技发展对表界面改性提出新的要求第13-16页
        1.2.1 新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及特点第13-14页
        1.2.2 生物启迪的表界面功能化第14-16页
    1.3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研究基础及目的第16-20页
        1.3.1 立题依据第16-17页
        1.3.2 研究基础第17-18页
        1.3.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溶菌酶的分级自组装及其仿生界面粘附第20-48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材料、试剂、仪器第21-22页
    2.3 实验部分第22-28页
        2.3.1 溶菌酶组装体样品的制备及表征第22-23页
        2.3.2 相转变过程探究第23-24页
        2.3.3 分级分化组装机制研究第24-25页
        2.3.4 基于仿生粘附将薄膜应用于表面改性第25-28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8-47页
        2.4.1 薄膜基本性质表征第28-29页
        2.4.2 相转变过程分析第29-32页
        2.4.3 分级分化组装机制研究第32-39页
        2.4.4 溶菌酶纳米薄膜的仿生界面粘附第39-47页
    2.5 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溶菌酶二维纳米薄膜介导的材料表面微纳米制造第48-66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材料、试剂、仪器第49-50页
    3.3 实验部分第50-53页
        3.3.1 溶菌酶纳米薄膜的电子束和紫外光刻第50-51页
        3.3.2 以溶菌酶纳米薄膜为抗蚀层刻蚀SiO_2、Cu和Au第51页
        3.3.3 图案化聚合物刷的合成第51-52页
        3.3.4 胶体Ag纳米颗粒的图形化自组装第52页
        3.3.5 通过3M胶带撕拉制备图案化Ag沉积层第52页
        3.3.6 溶菌酶薄膜介导Cu和Ag的无电沉积第52-5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3-65页
        3.4.1 基于溶菌酶薄膜自上而下的微纳米制造第53-58页
        3.4.2 基于溶菌酶薄膜自下而上的微纳米制造第58-65页
    3.5 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溶菌酶相转变产物改性表面应于巨型囊泡的可逆固定第66-88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材料、试剂、仪器第67-69页
    4.3 实验部分第69-72页
        4.3.1 溶菌酶改性基底的制备第69-70页
        4.3.2 电形成法制备类细胞GUVs第70页
        4.3.3 GUVs“软着陆”并固定于溶菌酶改性基材表面第70-71页
        4.3.4 “软着陆”GUVs的释放第71-72页
        4.3.5 基于可逆固定法包载功能小分子第72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72-87页
        4.4.1 溶菌酶改性表面的表征第72-73页
        4.4.2 GUVs“软着陆”并被稳定吸附第73-79页
        4.4.3 影响GUVs吸附的因素第79-83页
        4.4.4 已固定GUVs的脱附第83-85页
        4.4.5 基于GUVs可逆固定方法包载功能分子第85-87页
    4.5 小结第87-88页
总结第88-90页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前儿童音乐教师的培养
下一篇:纤维素与果糖催化转化制备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