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碧桃花瓣间色相关的分子基础研究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1 影响植物花色形成的相关因素 | 第14-19页 |
1.1 植物花器官色素的组成对花色的影响 | 第14-17页 |
1.2 植物色素间的共着色作用对花色影响 | 第17页 |
1.3 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对花色影响 | 第17页 |
1.4 细胞液泡中pH值对花色影响 | 第17-18页 |
1.5 外界因素对花色的影响 | 第18-19页 |
2 花青苷的结构及其相关代谢调控 | 第19-23页 |
2.1 花青苷的基本结构 | 第19页 |
2.2 花青苷的种类及差异 | 第19-20页 |
2.3 花青苷的修饰基团 | 第20-21页 |
2.4 花青素的代谢途径 | 第21-23页 |
3 表观遗传学在花色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32页 |
3.1 表观遗传学的表达调控方式 | 第24页 |
3.2 表观遗传基本形式 | 第24-25页 |
3.3 DNA甲基化 | 第25-32页 |
3.3.1 DNA甲基化模式 | 第26-27页 |
3.3.2 DNA甲基化作用机理 | 第27页 |
3.3.3 DNA甲基化酶类型 | 第27-28页 |
3.3.4 DNA甲基化作用 | 第28-31页 |
3.3.5 DNA甲基化生物学意义 | 第31-32页 |
4 观赏植物花色研究进展 | 第32-33页 |
5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3-34页 |
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洒红桃'花瓣色素含量分析 | 第36-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1.1 材料 | 第36-37页 |
1.2 试剂和设备 | 第37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0页 |
2.1 桃花花色素的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2.2 花瓣花青素含量测定 | 第39页 |
2.3 花瓣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碧桃间色性状的全基因组转录分析 | 第42-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1.1 植物材料 | 第43-44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1.3 仪器设备 | 第44页 |
1.4 总RNA提取 | 第44页 |
1.5 DGE测序 | 第44-45页 |
1.6 原始数据处理 | 第45页 |
1.7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 第45页 |
1.8 生物学分析 | 第45-46页 |
1.9 qRT-PCR分析 | 第4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7页 |
2.1 DGE文库建立及其特征 | 第46-50页 |
2.2 qRT-PCR验证分析 | 第50-51页 |
2.3 差异基因GO分析 | 第51-52页 |
2.4 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52-53页 |
2.5 两个文库中差异表达基因的比对 | 第53-57页 |
3 讨论 | 第57-60页 |
3.1 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 | 第57-58页 |
3.2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 第58页 |
3.3 液泡的pH也是影响花色的重要原因 | 第58-60页 |
第四章 间色碧桃不同花色的蛋白质组分析 | 第60-8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1-65页 |
1.1 材料 | 第61页 |
1.2 试剂和设备 | 第61-62页 |
1.3 蛋白提取和量化 | 第62页 |
1.4 2-DE和蛋白染色 | 第62-63页 |
1.5 染色及图谱分析 | 第63-64页 |
1.6 蛋白质质谱鉴定、数据搜索 | 第64页 |
1.7 RNA提取和qRT-PCR验证 | 第64-65页 |
1.8 数据处理 | 第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83页 |
2.1 不同颜色花蕾的蛋白质表达谱 | 第65-81页 |
2.2 差异蛋白质的功能分类 | 第81-83页 |
2.3 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转录水平验证 | 第83页 |
3 讨论 | 第83-88页 |
3.1 与色素合成相关的蛋白 | 第84页 |
3.2 与能量和新陈代谢相关的蛋白 | 第84-86页 |
3.3 与胁迫相关的蛋白 | 第86页 |
3.4 其他类型蛋白 | 第86-88页 |
第五章 观赏碧桃间色全基因组甲基化研究 | 第88-1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9-91页 |
1.1 材料 | 第89页 |
1.2 化学试剂 | 第89页 |
1.3 仪器设备 | 第89-90页 |
1.4 样品制备、文库构建及测序(图5-1) | 第90页 |
1.5 数据分析流程 | 第90-9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1-120页 |
2.1 获得可用数据 | 第91-92页 |
2.2 深度和覆盖率分析 | 第92-93页 |
2.3 甲基化水平 | 第93-94页 |
2.4 全基因组甲基化C特征 | 第94-96页 |
2.5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 | 第96-98页 |
2.6 差异性甲基化区域(DMR)分析 | 第98-100页 |
2.7 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间的调控关系 | 第100-116页 |
2.8 DNA甲基化与蛋白差异关系 | 第116-120页 |
3 讨论 | 第120-124页 |
3.1 碧桃两个样品甲基化水平及差异 | 第120-121页 |
3.2 SBP在碧桃间色呈色机制中的可能作用 | 第121页 |
3.3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甲基化分析 | 第121-122页 |
3.4 碧桃花色表现的可能机制 | 第122-124页 |
全文结论 | 第124-126页 |
创新之处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