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0-15页 |
(一)社区矫正的内涵 | 第10-13页 |
1.社区矫正的含义 | 第10-11页 |
2.社区矫正的特征 | 第11-12页 |
3.社区矫正的功能 | 第12-13页 |
(二)社区矫正的基础理论 | 第13-15页 |
1.刑罚人道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2.行刑社会化理论 | 第14页 |
3.刑罚效益理论 | 第14-15页 |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演变及存在的不足 | 第15-24页 |
(一)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演变 | 第15-17页 |
1.零星存在阶段 | 第15页 |
2.地方试点阶段 | 第15-16页 |
3.全国试行阶段 | 第16页 |
4.法律确认阶段 | 第16-17页 |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17-24页 |
1.社区矫正立法工作滞后 | 第17-19页 |
2.社区矫正执法权力模糊 | 第19-21页 |
3.社区矫正各职能部门协调性不强 | 第21-24页 |
三、他国社区矫正制度经验借鉴 | 第24-30页 |
(一)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 第24-27页 |
1.社区矫正功能的双重性 | 第24页 |
2.社区矫正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 第24-25页 |
3.社区矫正队伍的专业性 | 第25-26页 |
4.社区矫正手段的多样性 | 第26-27页 |
(二)英国和法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经验与借鉴 | 第27-30页 |
1.机构设置二级管理 | 第27页 |
2.工作程序衔接顺畅 | 第27-28页 |
3.社区矫正种类多样 | 第28-30页 |
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完善的几点意见 | 第30-35页 |
(一)完善中国社区矫正制度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1.加快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 | 第30页 |
2.修改相关法律中关于社区矫正中矛盾的规定 | 第30页 |
3.建立全国统一的社区矫正制度运行细则 | 第30页 |
4.出台符合实际的地方性法规 | 第30-31页 |
5.立法完善社区矫正执法实体、程序 | 第31页 |
6.明确矫正对象的救济权利 | 第31页 |
(二)建设专门的社区矫正执法机构和队伍 | 第31-33页 |
1.保障社区矫正执法权力、确立社区矫正机构法律地位 | 第31-32页 |
2.明确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执法身份 | 第32页 |
3.加强专业培训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 | 第32页 |
4.改进社区矫正执法方法 | 第32-33页 |
(三)构建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 第33-35页 |
1.完善审前调查评估 | 第33页 |
2.保障衔接过程各尽其责 | 第33-34页 |
3.加强“政法互联”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 第34页 |
4.配置专门检察监督机构 | 第34-35页 |
五、结束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