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带式转载机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带式转载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带式转载机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3-15页 |
1.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第2章 带式转载机的结构特征与技术参数 | 第17-29页 |
2.1 带式转载机的功能及主要部件 | 第17-20页 |
2.1.1 带式转载机功能及其工作原理 | 第17页 |
2.1.2 带式转载机主要部件组成 | 第17-19页 |
2.1.3 带式转载机机架结构介绍 | 第19-20页 |
2.2 带式转载机主要部件设计计算及参数确定 | 第20-25页 |
2.2.1 转载机带速的计算与确定 | 第20-22页 |
2.2.2 输送带的比较与选取 | 第22-23页 |
2.2.3 驱动电机功率计算及型号选取 | 第23-25页 |
2.2.4 托辊的选择计算 | 第25页 |
2.3 机架上载荷的分析计算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第3章 带式转载机机架拉索位置的优化设计 | 第29-43页 |
3.1 MathCAD软件介绍及其特点 | 第29-30页 |
3.1.1 MathCAD简介 | 第29页 |
3.1.2 MathCAD软件功能特点 | 第29-30页 |
3.2 带式转载机机架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3.2.1 支座反力与拉索分力的计算 | 第31-32页 |
3.2.2 转载机机架力矩平衡方程的建立 | 第32-33页 |
3.3 机架拉索最优位置的求解 | 第33-39页 |
3.3.1 机架受力弯矩最大点的分析 | 第33-36页 |
3.3.2 最大弯矩时拉索吊点位置的求解 | 第36-39页 |
3.4 机架的强度校核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带式转载机机架的三维建模 | 第43-49页 |
4.1 三维建模的意义与软件的比较选择 | 第43-45页 |
4.1.1 选择三维建模软件的意义 | 第43页 |
4.1.2 UG软件的介绍及其特点 | 第43-44页 |
4.1.3 UG软件的建模方法 | 第44-45页 |
4.2 带式转载机机架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4.2.1 机架各部件模型的建立 | 第45-47页 |
4.2.2 机架的整体装配 | 第47-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带式转载机双拉索机架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 第49-59页 |
5.1 有限元方法的概念与原理及常用软件 | 第49页 |
5.2 ANSYS Workbench软件的概述与特点 | 第49-51页 |
5.3 机架ANSYS Workbench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51-56页 |
5.3.1 机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导入 | 第51-52页 |
5.3.2 定义分配机架的材料特性 | 第52-53页 |
5.3.3 机架整体网格的划分 | 第53-54页 |
5.3.4 机架边界约束与载荷加载 | 第54页 |
5.3.5 机架有限元分析求解 | 第54-56页 |
5.4 机架的优化处理 | 第56-5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