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分类学(系统植物学)论文--藻类论文

定量PCR方法与流式成像技术在亚历山大藻藻华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9页
1 绪论第19-58页
   ·有害藻华与藻毒素概况第19-24页
     ·有害藻华现象及其危害效应第19-21页
     ·常见藻类毒素及其来源第21-22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结构、组成与致毒机制第22-24页
   ·亚历山大藻研究概述第24-51页
     ·塔玛亚历山大藻复合种的分类状况和生物地理分布第25-30页
     ·亚历山大藻的产毒特征与产毒机制第30-33页
     ·亚历山大藻的生活史与藻华生消机制第33-39页
     ·有毒亚历山大藻的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39-51页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51-58页
     ·中国近海的富营养化与有害藻华问题第51-55页
     ·东海长江.邻近海域、黄渤海亚历山大藻研究概况第55-57页
     ·研究目标与意义第57-58页
2 qPCR检测方法在我国近海有毒亚历山大藻种群分布研究中的应用第58-98页
   ·qPCR方法的建立和完善第58-73页
     ·实验仪器与藻种第58-60页
     ·qPCR方法的建立第60-64页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讨论第71-73页
   ·qPCR检测方法在长江.邻近海域有毒亚历山大藻藻华研究中的应用第73-89页
     ·采样站位与流程第74-76页
     ·实验方法第76-77页
     ·结果第77-87页
     ·讨论第87-89页
   ·qPCR检测方法在黄渤海有毒亚历山大藻研究中的应用第89-97页
     ·采样流程与实验方法第90-91页
     ·结果第91-94页
     ·讨论第94-97页
   ·小结第97-98页
3 基于产毒基因sxt A4的qPCR方法在中国近海有毒藻华研究中的应用第98-120页
   ·产毒基因sxt A4的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第98-105页
     ·技术路线第98-100页
     ·结果第100-104页
     ·讨论第104-105页
   ·产毒基因的qPCR方法在黄海海域PST产毒藻类研究中的应用第105-113页
     ·采样区域及站位信息第106页
     ·实验方法第106-107页
     ·结果与讨论第107-111页
     ·讨论第111-113页
   ·产毒基因的qPCR方法在长江.邻近海域PST产 毒藻类研究中的应用第113-119页
     ·采样区域与站位信息第113-114页
     ·实验方法第114-115页
     ·结果与讨论第115-119页
   ·小结第119-120页
4 流式成像仪(IFCB)在芬迪湾亚历山大藻藻华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第120-137页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21-122页
   ·实验方法第122-124页
     ·IFCB设备与显微镜方法检测结果比较第122页
     ·IFCB的布署第122-123页
     ·自动分类系统的建立第123-124页
   ·结果与讨论第124-134页
     ·IFCB设备与显微镜检测结果比较第124-125页
     ·藻华过程中Alexandrium fundyense细胞的形态观察第125-128页
     ·自动分类系统的建立和比较第128-130页
     ·64子集分类系统与80子集分类系统的比较第130-133页
     ·2014年春夏季节Salt Pond A. fundyense和H. triquetra藻华过程第133-134页
   ·讨论第134-135页
   ·小结第135-137页
5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59页
附录第159-162页
作者简历第162-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撰写与发表情况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角褐指藻对不同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与途径
下一篇:滨海典型地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异及监测系统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