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研究--以户县农民画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3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论文研究 | 第11页 |
·相关文章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2 户县农民画的起源 | 第13-16页 |
·户县的由来 | 第13页 |
·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起 | 第13-14页 |
·户县农民画的兴起 | 第14-15页 |
·历史背景及“第一种模式” | 第15-16页 |
3 户县农民画的艺术语言 | 第16-28页 |
·艺术界定 | 第17-18页 |
·传统民俗艺术对户县农民画的影响 | 第18-19页 |
·户县农民画的艺术语言 | 第19-24页 |
·形式 | 第19-21页 |
·风格 | 第21-23页 |
·个性 | 第23页 |
·情感 | 第23-24页 |
·农民气质是农民画的灵魂 | 第24-25页 |
·自成画种与否 | 第25-28页 |
·特有的材料和工具 | 第25-26页 |
·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个性特征 | 第26页 |
·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 第26-27页 |
·在美术领域中有一定的理论 | 第27-28页 |
4 农民画的发展历程 | 第28-31页 |
·四大阶段 | 第28-29页 |
·“农民画”村庄 | 第29页 |
·以农民画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 第29-30页 |
·农民画网站建立 | 第30页 |
·产业基地不断壮大、产业链不断增长 | 第30-31页 |
5 户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环境分析 | 第31-36页 |
·优势环境 | 第31-33页 |
·发源最早 | 第31页 |
·画乡的“排头兵” | 第31-32页 |
·经过专家指导 | 第32页 |
·县委县政府的支持 | 第32-33页 |
·劣势环境 | 第33-34页 |
·与其他“画乡”的竞争 | 第33页 |
·人才缺失、内容粗糙、适应市场能力差 | 第33-34页 |
·户县农民画的特性 | 第34-36页 |
·时代的缩影 | 第34-36页 |
·集各种文化于一身 | 第36页 |
6 户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困境反思 | 第36-40页 |
·压力纷至,危机四伏 | 第37页 |
·发展史展览,从困境中逆袭 | 第37-38页 |
·艺术上的徘徊和低迷 | 第38-39页 |
·金山农民画的启示 | 第39-40页 |
7 户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现存问题及产业化发展策略 | 第40-48页 |
·正确定位农民画 | 第41-42页 |
·户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现存问题 | 第42-44页 |
·缺乏一定的组织和研究机构 | 第42页 |
·“作坊式”制作,作品质量低 | 第42-43页 |
·政府支持减弱、经费困难 | 第43页 |
·市场适应能力差、题材单一 | 第43页 |
·队伍缺乏继承人 | 第43-44页 |
·户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策略 | 第44-47页 |
·坚持“五个一” | 第44页 |
·成立文化产业公司:实行“创卖”分离 | 第44-45页 |
·尝试“两个结合” | 第45-46页 |
·“农民画艺术节”活动 | 第46-47页 |
·大思路、大运作、大市场 | 第47页 |
·建立农民画营销网络 | 第47页 |
·广泛宣传,打造“中国第一画乡” | 第47-48页 |
8 结论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8页 |
·存在的不足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