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电子设备论文

等离子鞘套下电磁波极化特性及天线辐射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符号对照表第14-16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6-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0页
   ·研究背景第20-23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概况第23-27页
     ·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第23-25页
     ·等离子体下电磁波极化特性第25-26页
     ·等离子体下天线特性及补偿研究第26-27页
   ·论文内容安排第27-30页
第二章 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理论基础第30-44页
   ·引言第30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研究基础第30-37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的基本概念第30-31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的基本参数第31-33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的分布特性第33-37页
   ·再入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理论第37-42页
     ·等离子体物理模型第37-38页
     ·等离子体介质特性第38-39页
     ·均匀等离子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第39-41页
     ·非均匀等离子鞘套中电波传播的计算方法第41-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三章 不同极化电磁波斜入射等离子鞘套的传播特性第44-68页
   ·引言第44页
   ·线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非均匀等离子鞘套的传播特性第44-57页
     ·等离子鞘套内折射波的传播特性第44-46页
     ·线极化波斜入射等离子鞘套的等效传输线计算方法第46-48页
     ·算法验证第48-51页
     ·平行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再入等离子体的透射特性第51-54页
     ·垂直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再入等离子体的透射特性第54-57页
   ·圆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等离子鞘套的传播特性第57-63页
     ·右旋圆极化波斜入射等离子鞘套的计算方法第57-59页
     ·左旋圆极化波斜入射等离子鞘套的计算方法第59-60页
     ·圆极化波以不同角度入射再入等离子体的透射特性计算第60-63页
   ·典型再入全程中不同极化电磁波的透射特性第63-65页
     ·典型再入全程中线极化波的透射特性第63-64页
     ·典型再入全程中圆极化波的透射特性第64-65页
   ·讨论与小结第65-68页
第四章 等离子鞘套下电磁波极化理论及极化失配损耗研究第68-88页
   ·引言第68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下电磁波的极化理论第68-81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下线极化波的极化特性第69-70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下圆极化波的极化特性第70-72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下不同频段电磁波极化特性的计算第72-81页
   ·再入等离子体下电磁波接收的极化失配损耗第81-87页
     ·等离子体下电磁波接收的极化失配模型第81-83页
     ·等离子体下电磁波与接收天线的极化失配损失计算第83-87页
   ·讨论与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再入等离子鞘套覆盖下不同频段天线特性研究第88-106页
   ·引言第88页
   ·再入等离子鞘套覆盖下天线的计算方法第88-92页
     ·基于有限积分算法的天线分析方法第88-90页
     ·非均匀等离子鞘套分层结构模型第90-92页
     ·等离子鞘套覆盖下天线特性计算模型第92页
   ·典型再入全程中不同频段天线特性研究第92-104页
     ·阻抗特性与工作频点偏移第92-99页
     ·空域辐射功率特性第99-102页
     ·空域辐射极化特性第102-104页
   ·讨论与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基于阻抗匹配的等离子体反射损耗降低方法第106-120页
   ·引言第106页
   ·基于双邻频点的天线阻抗自适应补偿技术第106-112页
     ·等离子体下导航天线双邻频点自适应补偿方法第106-107页
     ·等离子体下导航天线双邻频点阻抗测量方法第107-108页
     ·等离子体下导航天线双邻频点阻抗测量方法仿真验证第108-110页
     ·等离子体下导航天线双邻频点补偿方法仿真验证第110-112页
   ·基于波阻抗匹配降低等离子鞘套电波反射损耗的研究第112-118页
     ·基于电磁超材料的波阻抗匹配原理第112-114页
     ·多层电磁超材料特性的构造第114-115页
     ·多层电磁超材料参数优化选取第115-116页
     ·多层电磁超材料特性的增透特性仿真第116-118页
   ·讨论与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120-122页
   ·研究结论第120-121页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30页
致谢第130-132页
作者简介第132-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机器人系统中神经网络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微分动力学方程的快速与并行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