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临床研究 | 第12-4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12-17页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诊断标准 | 第12-13页 |
·西医分型标准 | 第13页 |
·体质分型标准 | 第13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3页 |
·排除标准 | 第13-14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4页 |
·观察指标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病例采集方法 | 第14页 |
·皮损表现及症状评分方法 | 第14-15页 |
·体质判定方法、标准及示例 | 第15-17页 |
·统计方法 | 第17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7-32页 |
·年龄及性别构成 | 第17-18页 |
·护肤习惯及性别构成 | 第18页 |
·使用激素或可疑药物原因构成 | 第18-19页 |
·药物使用情况 | 第19-20页 |
·药品种类 | 第19页 |
·用药时间 | 第19-20页 |
·药物来源调查 | 第20页 |
·药物了解 | 第20页 |
·加重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中医体质分布概况 | 第21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部分因素关系 | 第21-26页 |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性别 | 第21-22页 |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年龄 | 第22-23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生活方式 | 第23-26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发病特征关系 | 第26-28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发病季节 | 第26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西医分型 | 第26-27页 |
·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与病程长短 | 第27-28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加重因素 | 第28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病情关系 | 第28-32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皮损症状表现 | 第28-31页 |
·中医体质分布与病情严重程度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47页 |
·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认识 | 第32-39页 |
·病名 | 第32-33页 |
·病因病机 | 第33-36页 |
·高发病率的讨论 | 第36-39页 |
·中医体质的相关讨论 | 第39-41页 |
·中医体质与中医体质学说 | 第39-40页 |
·中医体质与疾病 | 第40-41页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中医体质分布讨论 | 第41-43页 |
·平和质和特禀质 | 第41页 |
·痰湿质和湿热质 | 第41-42页 |
·血瘀质 | 第42页 |
·阳虚质 | 第42-43页 |
·中医体质与该病部分影响因素相关性 | 第43-46页 |
·中医体质与性别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中医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 | 第44页 |
·中医体质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 | 第44-45页 |
·中医体质与加重因素的相关性 | 第45页 |
·中医体质与发病表现的相关性 | 第45-46页 |
·中医体质与该病诊疗 | 第46-47页 |
5. 结论 | 第47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47-49页 |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47-48页 |
·展望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文献综述 | 第53-73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1 调查表 | 第73-81页 |
附录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