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导论 | 第7-16页 |
·课题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7-8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7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国外R&D 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国内R&D 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外R&D 绩效研究综述评价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2 高新技术产业及绩效评价理论概述 | 第16-25页 |
·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 | 第16-18页 |
·国际界定 | 第16-17页 |
·国内界定 | 第17-18页 |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 | 第18-19页 |
·R&D 绩效评价理论 | 第19-25页 |
·R&D 与R&D 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R&D 绩效评价的一般性原则 | 第21-22页 |
·R&D 绩效评价的基本层次 | 第22-23页 |
·R&D 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 | 第23-25页 |
3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发展现状 | 第25-33页 |
·我国R&D 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我国R&D 经费支出情况 | 第25页 |
·我国与国外R&D 经费支出特征比较 | 第25-27页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页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R&D 特点 | 第27-29页 |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 特点 | 第27-28页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特点 | 第28-29页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落后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4 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43页 |
·数据包络分析理论 | 第34-36页 |
·DEA 方法介绍 | 第34-35页 |
·C2R 模型和BC2模型 | 第35-36页 |
·Malmquist 指数评价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36-38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38-39页 |
·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 | 第39-43页 |
·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9-40页 |
·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40-43页 |
5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的效率分析 | 第43-46页 |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 绩效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分析 | 第46-4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48-50页 |
6 对策与展望 | 第50-53页 |
·提高R&D 绩效水平途径 | 第50-52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