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镉的污染问题 | 第13-16页 |
·镉的污染来源和现状 | 第13页 |
·镉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 第13-16页 |
·镉对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和细胞分裂的影响 | 第13-14页 |
·镉对细胞结构和亚细胞结构的影响 | 第14-15页 |
·镉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 | 第15-16页 |
·植物的镉耐性机理 | 第16-18页 |
·外部排斥机制 | 第16-17页 |
·根系分泌物 | 第16页 |
·根际微生物 | 第16-17页 |
·内部耐受机制 | 第17-18页 |
·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和细胞质膜的平衡作用 | 第17页 |
·螯合作用和区隔化作用 | 第17-18页 |
·植物对镉的吸收转运 | 第18-19页 |
·植物对镉的吸收 | 第18-19页 |
·植物对镉的地上运输机制 | 第19页 |
·植物HD-Zip转录因子 | 第19-21页 |
·植物HD-Zip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和分类 | 第19-20页 |
·植物HD-Zip转录因子的生理功能 | 第20-21页 |
·植物microRNA与重金属胁迫 | 第21-24页 |
·植物miRNA生物合成与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金属响应相关miRNA | 第22-24页 |
·必需重金属响应相关miRNA | 第23页 |
·非必需重金属响应相关miRNA | 第23-24页 |
·植物miR166与重金属胁迫 | 第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35S:MIR166m和 35S:HD-Zip转基因水稻的鉴定 | 第26-3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材料 | 第26页 |
·水稻培养条件和方法 | 第26页 |
·转基因水稻的潮霉素筛选 | 第26-27页 |
·GUS 染色 | 第27页 |
·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苗期miR166m及靶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27-28页 |
·水稻miR166m基因表达时序测定 | 第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潮霉素筛选结果 | 第28-29页 |
·GUS染色结果 | 第29-30页 |
·野生型和转基因水稻苗期miR166m及靶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 | 第30-31页 |
·水稻miR166m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3 35S:MIR166m和 35S:HD-Zip转基因水稻对镉胁迫的响应 | 第33-4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 | 第33页 |
·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 | 第33页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3页 |
·MDA测定 | 第33页 |
·H_2O_2测定 | 第33-34页 |
·Cd在地上部和地下部亚细胞分布测定 | 第34-35页 |
·水稻植株各部位样品的消解 | 第34-35页 |
·数据分析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生物量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MDA和H2O2含量分析 | 第37-38页 |
·不同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镉的亚细胞分布 | 第38-41页 |
·讨论 | 第41-44页 |
4 对 35S:MIR166m和 35S:HD-Zip转基因水稻Cd转运与外排机制研究 | 第44-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页 |
·WT、miR166m和HD-Zip转基因水稻地上部分和根中Cd的含量测定 | 第44页 |
·水稻韧皮部和木质部伤流的Cd含量测定 | 第44页 |
·水稻根系对Cd的外排测定 | 第44-45页 |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水稻地上部分和根中Cd的含量测定结果 | 第45-46页 |
·水稻韧皮部和木质部伤流的Cd含量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水稻Cd通过根系外排量测定结果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50页 |
5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3页 |
附录A | 第63-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