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策略研究--以合肥市巢湖滨水带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城市化对大型湖泊的影响 | 第14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区的发展 | 第14-15页 |
·滨水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不足 | 第15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国外滨水景观生态的发展 | 第16-18页 |
·国内滨水景观生态的发展 | 第18-19页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对象 | 第19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指导 | 第21-29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 第21-24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区的定义 | 第21-22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结构 | 第22-23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的景观功能 | 第23-24页 |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及应用 | 第24-25页 |
·景观的概念与发展 | 第24页 |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24-25页 |
·景观生态学的应用 | 第25页 |
·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利工程学的理论及应用 | 第25-29页 |
·生态系统恢复的概念及途径 | 第26页 |
·恢复生态学理论 | 第26-27页 |
·生态水利工程学的提出及原理 | 第27页 |
·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应用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建设概述 | 第29-36页 |
·我国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29-30页 |
·我国大型湖泊的生态问题凸显 | 第29页 |
·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的目标 | 第30-32页 |
·在生态环境层面的优化目标 | 第31页 |
·在景观风貌层面的优化目标 | 第31页 |
·在人文活动层面的优化目标 | 第31-32页 |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的原则 | 第32-36页 |
·网络整合的原则 | 第32-33页 |
·标本兼治的原则 | 第33页 |
·专业融合的原则 | 第33-34页 |
·生态优先的原则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合肥市巢湖滨水带景观生态建设 | 第36-53页 |
·合肥市巢湖滨水带的建设背景 | 第36-40页 |
·建设前的巢湖生态概况 | 第36-38页 |
·合肥市环巢湖地区的发展 | 第38页 |
·合肥市针对巢湖的生态保护规划 | 第38页 |
·合肥市环巢湖地区建设现状 | 第38-40页 |
·合肥市巢湖滨水带的景观生态建设措施 | 第40-50页 |
·环巢湖保护区 | 第40-41页 |
·远水湖面区 | 第41-44页 |
·浅水驳岸区 | 第44-46页 |
·滨水陆地区 | 第46-50页 |
·合肥市巢湖滨水带的景观生态综合评价 | 第50-53页 |
·综合效益分析 | 第50-51页 |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大型湖泊沿岸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优化策略 | 第53-63页 |
·恢复自然水文,实现湖体自净 | 第53-56页 |
·划分生态保护区 | 第53-54页 |
·控制面源污染 | 第54-55页 |
·修复湖泊生态 | 第55-56页 |
·过渡驳岸空间,塑造生态亲水 | 第56-59页 |
·构建生态驳岸 | 第56-58页 |
·恢复人工湿地 | 第58-59页 |
·回应亲水需求 | 第59页 |
·利用滨水廊道,优化景观环境 | 第59-61页 |
·规划绿地廊道 | 第60页 |
·营造植物群落 | 第60页 |
·协调人工景观 | 第60-61页 |
·控制周边环境 | 第61页 |
·挖掘人文价值,倡导生态教育 | 第61-63页 |
·增强水文化体验 | 第62页 |
·保护历史遗迹 | 第62页 |
·体现城市文化 | 第62页 |
·普及生态教育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
己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