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华鳖不同群体生长对比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4页
 1 前言第12-13页
   ·中华鳖的生态习性和我国主要的养殖群体第12页
   ·中华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第12-13页
 2 我国中华鳖的养殖和种质现状第13-15页
 3 保护种质资源和提高苗种质量的措施第15-16页
 4 中华鳖种质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形态特征方面的研究第16页
   ·从养殖生产性能方面研究第16-17页
   ·从染色体核型上研究第17页
   ·从蛋白质水平检测研究第17-18页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第18页
 5 水产动物常用的育种方法第18-21页
   ·选择育种第18-19页
   ·杂交育种第19-20页
   ·雌核发育第20页
   ·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第20页
   ·转基因育种第20页
   ·其他育种方法第20-21页
 6 中华鳖育种的主要方法——杂交选育第21-23页
   ·杂交在中华鳖育种中的应用第21页
   ·选育在中华鳖育种中的应用第21-23页
 7 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3-24页
   ·研究背景第23页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中华鳖3种选育群体生长对比分析第24-3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养殖条件第24页
   ·试验材料第24-25页
   ·饲养管理第25页
   ·形态数据测量第25页
   ·数据处理第25-26页
 2 结果第26-29页
   ·生长速度第26页
   ·月增重率第26-27页
   ·生长速度的个体间差异和变异系数第27-28页
   ·裙边比第28页
   ·饲料系数和成活率第28-29页
 3. 讨论第29-32页
第三章 中华鳖不同月龄形态指标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2-42页
 1 材料和方法第32-34页
   ·养殖条件第32页
   ·试验材料第32页
   ·饲养管理第32-33页
   ·形态数据测量第33页
   ·数据处理第33-3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不同月龄的中华鳖的表型参数统计第34-36页
   ·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第36-37页
   ·不同月龄的中华鳖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第37-39页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第39页
 3 讨论第39-42页
   ·不同月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第39-40页
   ·中华鳖形态性状的关系对选育的指导意义第40页
   ·通径分析的实用性第40-42页
第四章 中华鳖3个养殖群体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第42-5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形态数据测量第42页
   ·数据处理第42-43页
 2 结果第43-47页
   ·黄河、洞庭和绿卡群体的各性状表型参数统计量第43页
   ·性状间的相关系数第43-45页
   ·黄河鳖、洞庭鳖和绿卡鳖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第45-47页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第47页
 3 讨论第47-50页
   ·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的确定第47页
   ·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中负值的解释第47-48页
   ·不同地理群体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第48-50页
总结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绩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瑞鲤8个家系的TRAP分析
下一篇:鲤鱼转铁蛋白基因克隆、多态性、组织表达及建鲤与荷包红鲤之间表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