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符号及缩略说明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30页 |
1 水稻白叶枯病害简介和水稻黄单胞杆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 水稻白叶枯病害的化学防治 | 第13-16页 |
3 噻枯唑的抗性水平研究 | 第16-18页 |
4 EZ-TN5转座子的功能研究 | 第18-24页 |
·一个简单的,广泛的宿主范围系统 | 第20-22页 |
·优化换位效率 | 第22页 |
·插入位点的快速鉴定 | 第22-23页 |
·创建自定义的转座子 | 第23-24页 |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水稻黄单胞杆菌突变体库构建和质量分析 | 第30-50页 |
摘要 | 第30-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41页 |
·菌株 | 第31页 |
·培养基、抗生素 | 第31-32页 |
·试剂 | 第32页 |
·野生型菌株突变体文库的构建 | 第32-34页 |
·突变体库质量的检测 | 第34-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水稻黄单胞杆菌突变体库 | 第41页 |
·突变体库的质量 | 第41-45页 |
3 总结与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ABSTRACT | 第49-50页 |
第三章 水稻黄单胞杆菌突变体文库的筛选 | 第50-58页 |
摘要 | 第50-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菌株 | 第51页 |
·培养基、抗生素 | 第51页 |
·水稻黄单胞杆菌药敏性测定 | 第51页 |
·抗药性突变的筛选 | 第51页 |
·敏感突变体的筛选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水稻黄单胞杆菌的药敏性 | 第52页 |
·抗药性突变体 | 第52-53页 |
·药敏性突变体 | 第53-5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ABSTRACT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水稻黄单胞杆菌与噻枯唑互作基因的鉴别与功能研究 | 第58-72页 |
摘要 | 第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菌株 | 第58页 |
·培养基、抗生素 | 第58-59页 |
·水稻黄单胞杆菌野生型菌株ZJ173及突变体的药敏性测定 | 第59页 |
·致病性测定 | 第59页 |
·突变体Tn5插入位点的确定 | 第59页 |
·胞外多糖的测定 | 第59页 |
·电导率的测定 | 第59-6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水稻黄单胞杆菌ZJ173和突变体的药敏性 | 第61页 |
·突变体的致病性 | 第61-63页 |
·突变体Tn5插入位点 | 第63页 |
·突变体生物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分析 | 第63-64页 |
·突变体的电导率 | 第64-6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ABSTRACT | 第70-72页 |
全文小结 | 第72-74页 |
附录一 | 第74-82页 |
附录二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