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噻枯哇杀菌剂和硫胺素及其生物合成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 第13-35页 |
1 噻枯唑杀菌剂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噻枯唑类杀菌剂 | 第13-15页 |
·噻枯唑的基本性质 | 第15页 |
·噻枯唑的毒性、残留及降解 | 第15-16页 |
·噻枯唑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水稻白叶枯病菌Xoo对噻枯唑的抗药性 | 第16-18页 |
·噻枯唑对Xoo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18-19页 |
2 硫胺素及其生物合成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硫胺素生物学功能及其合成基因 | 第19-22页 |
·硫胺素生物学功能 | 第19-20页 |
·硫胺素合成基因 | 第20-22页 |
·5-羟乙基-4-甲基噻唑磷酸盐(8)的合成 | 第22-24页 |
·4-氨基-5-羟甲基-2-甲基嘧啶焦磷酸(12)的形成 | 第24-26页 |
·硫胺素焦磷酸的合成(15) | 第26页 |
·硫胺素及其磷酸酯的运输 | 第26页 |
·硫胺素焦磷酸依赖酶 | 第26页 |
·硫胺素代谢的动态平衡 | 第26-27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研究路线图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5页 |
第二章 硫胺素对Xoo噻枯唑药敏性的影响 | 第35-49页 |
摘要 | 第35-3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6-41页 |
·供试植物、菌株以和引物 | 第36-37页 |
·培养基与试剂 | 第37-38页 |
·培养基 | 第37-38页 |
·菌株培养条件及保存 | 第38页 |
·药剂母液配制 | 第38页 |
·酶及试剂盒 | 第38页 |
·离体下Xoo对硫胺素和噻枯唑的药敏性测定 | 第38-39页 |
·Xoo生长对硫胺素的敏感性测定 | 第38-39页 |
·Xoo生长对噻枯唑的敏感性测定 | 第39页 |
·硫胺素与噻枯唑对Xoo药敏性的相互作用测定 | 第39页 |
·活体上Xoo对硫胺素和噻枯唑的药敏性测定 | 第39-40页 |
·硫胺素合成基因thiC、thiD、thiE、thiG以及thiL的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Xoo RNA的提取 | 第40页 |
·反转录反应 | 第40页 |
·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0-41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41页 |
2 实验结果 | 第41-45页 |
·离体下Xoo对硫胺素和噻枯唑的药敏性 | 第41-42页 |
·硫胺素对Xoo生长的促进作用 | 第41-42页 |
·噻枯唑对Xoo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42页 |
·离体下硫胺素对噻枯唑毒力的颉颃作用 | 第42-43页 |
·活体上硫胺素对噻枯唑药效的颉颃作用 | 第43-44页 |
·噻枯唑处理对Xoo硫胺素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三章 Xoo硫胺素合成关键基因thiD、thiE和thiG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 第49-81页 |
摘要 | 第49-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0-64页 |
·供试植物、菌株、质粒以及引物 | 第50-52页 |
·菌株培养与试剂 | 第52-53页 |
·培养基 | 第52-53页 |
·菌株培养条件及保存 | 第53页 |
·酶与试剂盒 | 第53页 |
·DNA序列分析方法 | 第53页 |
·DNA操作体系 | 第53-55页 |
·DNA提取方法 | 第53页 |
·质粒的提取方法 | 第53-54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54页 |
·DNA凝胶电泳及回收 | 第54-55页 |
·酶切体系 | 第55页 |
·酶切产物的回收 | 第55页 |
·酶切产物的连接 | 第55页 |
·细菌遗传转化体系 | 第55-58页 |
·大肠杆菌DH5α化学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5-56页 |
·热激转化 | 第56页 |
·Xoo电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56-57页 |
·电转化 | 第57页 |
·基因敲除与回复 | 第57-58页 |
·Southern杂交 | 第58-62页 |
·试剂配方 | 第58-59页 |
·杂交方法 | 第59-62页 |
·Xoo生物学表型测定 | 第62-64页 |
·致病力测定 | 第62页 |
·胞外多糖(EPS)产量测定 | 第62页 |
·生物膜合成测定 | 第62-63页 |
·游动性测定 | 第63页 |
·胞外纤维素酶产量测定 | 第63页 |
·基本培养基生长曲线测定 | 第63页 |
·丙酮酸积累量测定 | 第63-64页 |
·Xoo硫胺素合成关键基因、EPS合成关键基因和硫胺素依赖酶关键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64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4-74页 |
·Xoo的thiD、thiE和thiG基因序列及其分析 | 第64-66页 |
·thiD、thiE和thiG基因缺失突变体和回复体的获得 | 第66-67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的致病力影响 | 第67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 EPS生物合成及其合成相关基因gumB、gumC和gumI表达的影响 | 第67-69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生物膜合成的影响 | 第69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游动性的影响 | 第69-70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胞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 第70-71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丙酮酸代谢的影响 | 第71-73页 |
·thiD、thiE和thiG对Xoo生长速率的影响 | 第73页 |
·thiD、thiE和thiG表达的相互作用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第四章 硫胺素合成关键基因对Xoo噻枯哇药敏性的影响 | 第81-91页 |
摘要 | 第81-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2-83页 |
·供试植物、菌株 | 第82页 |
·菌株培养与试剂 | 第82页 |
·离体下thiD、thiE和thiG缺失突变体对硫胺素的药敏性测定 | 第82页 |
·离体下thiD、thiE和thiG缺失突变体对噻枯唑的药敏性测定 | 第82页 |
·活体上thiD、thiE和thiG缺失突变体对硫胺素的药敏性测定 | 第82-83页 |
·活体上thiD、thiE和thiG缺失突变体对噻枯唑的药敏性测定 | 第83页 |
·硫胺素和噻枯唑在活体上对thiD、thiE和thiG缺失突变体的相互作用测定 | 第83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83页 |
2 实验结果 | 第83-88页 |
·thiD、thiE和thiG缺失在离体下对Xoo硫胺素药敏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thiD、thiE和thiG缺失在离体下对Xoo噻枯唑药敏性的影响 | 第84-85页 |
·thiD、thiE和thiG缺失在活体上对硫胺素的颉颃作用 | 第85-86页 |
·thiD、thiE和thiG缺失在活体上对噻枯唑的颉颃作用 | 第86-87页 |
·硫胺素与噻枯唑对thiD、thiE和thiG缺失突变体防效的颉颃作用 | 第87-88页 |
3 讨论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1页 |
全文小结 | 第91-93页 |
附录 | 第93-103页 |
1 硫胺素合成关键基因序列 | 第93-94页 |
2 综述 Fusarium fujikuroi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药性菌株的β2微管蛋白敲除与回复 | 第94-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5-100页 |
·供试菌株及引物 | 第95-96页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96-97页 |
·试剂盒及酶 | 第97页 |
·藤仓镰孢菌总DNA提取以及β2微管蛋白克隆测序 | 第97-98页 |
·藤仓镰孢菌原生质体转化方法 | 第98-99页 |
·β2微管蛋白敲除体构建 | 第99页 |
·β2微管蛋白回复体构建 | 第99-100页 |
·实验结果 | 第100-102页 |
·敲除突变体的验证 | 第100页 |
·回复突变体的验证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3-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本论文研究受资助项目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