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液压混合动力发展概况第12-15页
     ·国外液压混合动力发展概况第12-14页
     ·国内液压混合动力发展概况第14-15页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构型第15-18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能量管理控制第18-19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建模第21-33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1-22页
   ·汽车纵向动力学建模第22-23页
   ·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元件模型第23-27页
     ·发动机模型第23-24页
     ·泵/马达的数学模型第24-25页
     ·液压蓄能器建模第25-26页
     ·减速器第26页
     ·离合器建模第26-27页
     ·液压安全阀建模第27页
   ·整车控制模型第27-31页
     ·上层控制器第28页
     ·底层控制器第28-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参数设计第33-45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始参数、参数计算方法及步骤第33-34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主要元件参数匹配第34-39页
     ·发动机参数匹配第34-35页
     ·发动机负载泵参数匹配第35-36页
     ·二次元件泵/马达参数匹配第36页
     ·变速箱传动比的确定第36-37页
     ·高压蓄能器第37-39页
   ·控制器参数确定第39-40页
     ·上层控制器参数确定第39页
     ·底层控制器参数确定第39-40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的参数优化第40-44页
     ·粒子群算法简介第41-42页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MATLAB环境下的实现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第45-59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原理和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第45-46页
   ·基于规则的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第46-51页
     ·恒温器型控制策略第47-48页
     ·功率跟随型和恒温器型结合的控制策略第48-49页
     ·添加控制因子的恒温器型控制策略第49-51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能量管理模糊控制第51-58页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第51-57页
     ·模糊逻辑和恒温器结合的能量管理控制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仿真分析第59-81页
   ·建立整车仿真模型第59-60页
   ·仿真设置第60-61页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61-76页
     ·恒温器型能量管理控制仿真第61-65页
     ·恒温器-功率跟随型能量管理控制仿真第65-68页
     ·添加控制因子的恒温器型能量管理控制仿真第68-71页
     ·模糊逻辑控制能量管理控制仿真第71-73页
     ·模糊逻辑恒温器控制能量管理控制仿真第73-76页
   ·五种控制器下的串联式液压混合动力汽车的性能比较第76-78页
     ·燃油经济性第77页
     ·其他方面的性能第77-78页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6章总结与展望第81-85页
   ·全文总结第81-82页
   ·前景展望第82-85页
致谢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荷对两种车用粘接剂耐候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电动轮汽车驱动助力转向与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