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准同期装置电参量测量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 ·同期并列的原理及条件分析 | 第10-11页 |
| ·参数的软件测量算法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同期装置的发展 | 第11-12页 |
| ·同期装置电参量测量算法的发展 | 第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2章 同期装置电参量测量方法 | 第14-20页 |
| ·硬件测量方法概述 | 第14-15页 |
| ·频率的硬件测量法 | 第14页 |
| ·相角差的硬件测量法 | 第14-15页 |
| ·幅值的硬件测量法 | 第15页 |
| ·软件测量方法 | 第15-19页 |
| ·解析类算法 | 第15-16页 |
| ·零交法 | 第16页 |
| ·误差最小化原理算法 | 第16-17页 |
| ·神经网络类算法 | 第17-18页 |
| ·离散傅里叶类算法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离散傅里叶类算法 | 第20-39页 |
| ·傅里叶变换理论 | 第20-21页 |
| ·连续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 | 第20页 |
| ·傅里叶变换中的卷积定理 | 第20页 |
| ·离散傅里叶变换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 ·传统傅里叶电参量测量算法 | 第21-23页 |
| ·算法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算法仿真 | 第22-23页 |
|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快速算法 | 第23-27页 |
| ·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的优点 | 第24-25页 |
| ·时域抽取快速傅里叶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 ·栅栏效应和频谱泄露 | 第27-28页 |
| ·频谱泄露 | 第27-28页 |
| ·栅栏效应 | 第28页 |
| ·窗函数 | 第28-30页 |
| ·窗函数的基本选择标准 | 第28-29页 |
| ·几种常见窗函数 | 第29-30页 |
| ·加窗插值算法 | 第30-34页 |
| ·双峰插值算法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 ·实现与仿真 | 第31-34页 |
| ·加窗频谱校正算法 | 第34-38页 |
| ·加窗频谱校正算法基本原理 | 第34-36页 |
| ·实现与仿真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最佳同步采样的实现 | 第39-45页 |
| ·非同步采样对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影响 | 第39页 |
| ·交流同步采样技术 | 第39-41页 |
| ·交流采样技术概述 | 第39-40页 |
| ·交流同步采样 | 第40-41页 |
| ·同步误差分析及其改进措施 | 第41-44页 |
| ·动态调整采样过程中采样时间间隔 | 第41-43页 |
| ·对采样序列进行校正 | 第43-44页 |
| ·信号周期测量与采样周期校正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