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多胺参与植物干旱胁迫和种子萌发的作用 | 第12-14页 |
·激素参与植物干旱胁迫和种子萌发的作用 | 第14-17页 |
·多胺与激素代谢的关系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第20-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测定指标 | 第21页 |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不同小麦品种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 | 第22-23页 |
·小麦萌发期抗旱性指标的筛选 | 第23-25页 |
·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25-26页 |
·小麦抗旱性聚类分析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小麦种子萌发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内源多胺的变化 | 第28-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页 |
·测定指标 | 第28-29页 |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干旱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29-31页 |
·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 第31-36页 |
·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游离态亚精胺和腐胺含量变化 | 第31-33页 |
·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结合态精胺和腐胺含量变化 | 第33-35页 |
·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可溶性结合态精胺和腐胺含量变化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外源多胺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38-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设计 | 第38页 |
·测定指标 | 第38-41页 |
·小麦种子的发芽相关指标 | 第38页 |
·内源激素的测定 | 第38-39页 |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抗氧化系统的测定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0页 |
·干旱胁迫下外源多胺PAs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41-42页 |
·干旱胁迫下外源多胺PAs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 第42-45页 |
·干旱胁迫下外源多胺PAs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和总可溶性糖的影响 | 第45-47页 |
·干旱胁迫下外源多胺PAs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系统活性的影响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2-57页 |
·讨论 | 第52-55页 |
·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 | 第52页 |
·干旱胁迫下多胺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52-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