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郭曾炘《杂题国朝诸名家诗集后》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3页
 一、 风云变幻的时代与悄然而至的新变第9页
 二、 郭曾炘《杂题》研究综述第9-13页
第一章 郭曾炘《杂题》的基本内涵之一第13-41页
 第一节 论顺治诗坛:字字流从肺腑真,乾坤清气几遗民第13-27页
  一、 论遗民诗人之坚守气节第13-24页
  二、 论遗民诗人之丧失气节第24-27页
 第二节 论康熙诗坛:盛世元音便不同第27-41页
第二章 郭曾炘《杂题》的基本内涵之二第41-54页
 第一节 雍乾过渡时期的诗坛:奇花待放第41-44页
 第二节 论乾隆诗坛:百花齐放第44-49页
 第三节 乾嘉过渡时期诗坛:繁花渐褪第49-54页
第三章 郭曾炘《杂题》的基本内涵之三第54-60页
 第一节 嘉道过渡时期诗坛:衰落之势第54-56页
 第二节 道咸诗坛:嗔怒之音第56-60页
第四章 郭曾炘《杂题》的诗学思想和批评方法第60-76页
 第一节 郭曾炘《杂题》的诗学思想及鲜明特色第60-63页
  一、 崇尚诗歌以真性情为本,反对徒讲声律第60-61页
  二、 主张性情与才学合一第61-62页
  三、 鼓励创新,有敢于质疑的精神第62-63页
 第二节 论郭曾炘诗学思想的嬗变第63-66页
  一、 贯穿始终的忧患意识第63-65页
  二、 辛亥革命后的矛盾心态第65-66页
 第三节 郭曾炘诗学思想嬗变的原因及历史的新变第66-68页
  一、 时代环境因素第66-67页
  二、 人文环境因素第67-68页
 第四节 郭曾炘《杂题》的批评方法第68-76页
  一、 摘句法第68-71页
  二、 推源溯流法第71-72页
  三、 阐释法第72-74页
  四、 意象批评法第74-76页
结语第76-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比兴”与“现量”的当代价值
下一篇:清代中后期以来词学“性情说”研究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