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页 |
2.国内对马克思婚姻家庭思想的研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摩尔根与马克思的家庭内涵及本质论 | 第12-18页 |
一、家庭内涵及其本质 | 第12-14页 |
1.家庭内涵概说 | 第12页 |
2.关于家庭本质的认识 | 第12-14页 |
二、摩尔根与马克思对家庭内涵的探讨 | 第14-18页 |
1.摩尔根的家庭内涵及本质 | 第14-15页 |
2.马克思关于家庭内涵的探讨 | 第15-18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家庭思想对摩尔根的吸收与借鉴 | 第18-27页 |
一、马克思对摩尔根家庭思想的吸收与借鉴 | 第18-24页 |
1.对五种家庭发展形态的继承 | 第18-20页 |
2.对血缘家庭和普那路亚家庭假设的认可 | 第20-21页 |
3.关于家庭形态与氏族关系的继承 | 第21-22页 |
4.关于人类家庭从母权制到父权制之说的继承 | 第22-24页 |
二、摩尔根家庭研究路径对马克思的启发 | 第24-27页 |
1.摩尔根实证研究方法极大地启迪了马克思 | 第24-25页 |
2.理论假说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的启迪 | 第25-27页 |
第四章 马克思家庭思想对摩尔根的扬弃 | 第27-36页 |
一、马克思对摩尔根思想的合理性改造 | 第27-30页 |
1.以唯物史观改造摩尔根的唯心主义 | 第27-28页 |
2.对摩尔根原书结构的改造 | 第28-30页 |
二、马克思对摩尔根家庭思想的批判和超越 | 第30-36页 |
1.马克思对摩尔根思想的补充与完善 | 第30-32页 |
2.马克思对摩尔根思想的独创性阐发 | 第32-36页 |
第五章 马克思婚姻家庭理论的现代启示 | 第36-38页 |
一、马克思婚姻家庭理论与当代和谐家庭建设 | 第36-37页 |
二、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