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森林管理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森林干扰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森林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方案 | 第15-17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5-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7-19页 |
·地理位置及生态分区 | 第17页 |
·气候及植被条件 | 第17-18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18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8-19页 |
2.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 第19-31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19-25页 |
·美国森林资源调查和分析数据 | 第19-21页 |
·北美森林干扰和再生数据 | 第21-23页 |
·美国国家土地覆盖数据 | 第23-24页 |
·森林类型数据 | 第24页 |
·干扰因子数据 | 第24-25页 |
·其它数据 | 第25页 |
·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森林管理方式的界定 | 第25-26页 |
·森林受扰动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干扰强度和周期 | 第26页 |
·干扰起源判别 | 第26页 |
·年际干扰波动 | 第26页 |
·干扰恢复时间 | 第26-27页 |
·森林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分析 | 第27-31页 |
·树种多样性 | 第28页 |
·径级结构 | 第28页 |
·蓄积量 | 第28-31页 |
3. 不同管理方式下森林扰动特征 | 第31-41页 |
·典型研究区选取 | 第31-32页 |
·森林受扰动特征 | 第32-38页 |
·森林受扰动强度特征 | 第32-34页 |
·扰动源特征 | 第34-35页 |
·扰动年际特征 | 第35-38页 |
·森林受扰后恢复特征 | 第38页 |
·管理方式与森林扰动的关系 | 第38-39页 |
·管理方式与干扰强度的关系 | 第39页 |
·管理方式与干扰年际变化的关系 | 第39页 |
·管理方式与受扰恢复速率的关系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不同管理方式下森林结构和功能特征 | 第41-51页 |
·对比研究区选取 | 第41-42页 |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 | 第42-48页 |
·树种结构 | 第42-44页 |
·不同森林管理方式的树种结构 | 第42-43页 |
·树木多样性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43-44页 |
·年龄结构 | 第44-46页 |
·不同森林管理方式的径级结构 | 第44-45页 |
·径级结构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45-46页 |
·蓄积量 | 第46-47页 |
·不同森林管理方式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 第46页 |
·蓄积量随时间变化特征 | 第46-47页 |
·树种多样性、年龄结构与蓄积量间关系 | 第47-48页 |
·蓄积量与树种多样性关系 | 第47页 |
·蓄积量与径级结构关系 | 第47-48页 |
·管理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管理方式对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 第48页 |
·管理方式对林龄结构的影响 | 第48-49页 |
·管理方式对蓄积量的影响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1页 |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录 | 第58-63页 |
附录1:年净生长量查询计算SQL语句举例 | 第58-60页 |
附录2:本文所采用森林干扰和再生产品数据来源 | 第60-62页 |
附录3:阿巴拉契亚国家森林(I1,apnf)空间干扰矩阵 | 第62-63页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导师简介 | 第64-65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