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枣缩果病病原(Alternaria spp.)的拮抗菌鉴定及抑菌物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页
1 文献综述第9-20页
   ·枣缩果病的分布及危害第9-10页
   ·枣缩果病的症状及病原第10-11页
   ·枣缩果病的侵染循环第11页
   ·影响枣缩果病发生的因素第11-12页
   ·枣缩果病的防治技术第12-14页
     ·抗病品种选育第12页
     ·枣园综合管理第12-13页
     ·化学防治第13页
     ·生物防治第13-14页
   ·拮抗微生物抑菌机制第14-15页
   ·枯草芽孢杆菌第15-16页
   ·拮抗物质第16-18页
     ·脂肽类抗菌物质第16-17页
     ·蛋白类抗菌物质第17页
     ·挥发性物质(VCs)第17-18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试验材料第20-22页
   ·供试菌株第20页
   ·培养基第20-21页
   ·主要分析软件第21-22页
3 拮抗菌株的鉴定及抑菌活性检测第22-29页
   ·方法第22-24页
     ·菌株STO-12和STO-45抑菌活性验证第22页
     ·拮抗菌株抑菌谱试验第22页
     ·拮抗菌株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第22页
     ·拮抗菌株生长曲线测定第22页
     ·生防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及分析第22-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拮抗菌株STO-12和STO-45的抑菌活性第24页
     ·拮抗菌株的抑菌谱第24-25页
     ·拮抗菌株鉴定结果第25-28页
   ·小结第28-29页
4 拮抗菌株抑菌物质研究第29-41页
   ·方法第29-31页
     ·拮抗菌株挥发性气体抑菌活性检测第29页
     ·拮抗菌株滤液抑菌成分研究第29-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40页
     ·拮抗菌株的挥发性气体抑菌作用第31-33页
     ·生防菌株滤液抑菌特性第33-37页
     ·拮抗菌株STO-45滤液抑菌成分探究第37-40页
   ·小结第40-41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1-44页
参考文献第44-51页
个人简介第51-52页
导师简介第52-53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城市公园老年人使用状况评价(POE)研究
下一篇:不同抗性杨树品种对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抗病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