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镀镍行业发展现状 | 第10页 |
| ·镀镍废水来源及危害 | 第10-11页 |
|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 第11页 |
| ·微滤技术 | 第11-22页 |
| ·微滤技术简介 | 第11-13页 |
| ·影响膜过滤过程的因素 | 第13-15页 |
| ·膜污染 | 第15-16页 |
| ·膜清洗 | 第16-17页 |
| ·微滤机理模型 | 第17-20页 |
| ·微滤技术的发展及运用 | 第20-22页 |
| ·陶瓷膜分离技术 | 第22-26页 |
| ·陶瓷膜的特点 | 第22-23页 |
| ·陶瓷膜的分类 | 第23页 |
| ·陶瓷膜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陶瓷膜的应用 | 第24-26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页 |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陶瓷膜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实验部分 | 第27-33页 |
|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27-28页 |
| ·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28-30页 |
| ·计算公式 | 第30-31页 |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 ·Ni2+标准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 ·废液中Ni2+含量的测定 | 第31页 |
| ·恒容实验 | 第31页 |
| ·浓缩实验 | 第31-32页 |
| ·反冲操作及化学清洗实验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陶瓷膜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微滤行为 | 第33-45页 |
| ·Ni~(2+)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 ·废液中Ni~(2+)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4页 |
| ·膜管的纯水通量 | 第34-35页 |
| ·操作时间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 ·跨膜压差对膜稳定通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错流速度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浓缩倍数对膜管内侧颗粒通量和拦截镍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冲洗实验 | 第40-42页 |
| ·污染膜清洗实验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陶瓷膜处理含镍电镀废水的数学模型 | 第45-55页 |
| ·模型思路与假设 | 第45页 |
| ·四种基本阻塞模型 | 第45-46页 |
| ·建模公式 | 第46-48页 |
| ·模拟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 第48-53页 |
| ·完全堵塞 | 第48-49页 |
| ·中间堵塞模型 | 第49页 |
| ·标准堵塞 | 第49-50页 |
| ·滤饼模型 | 第50-51页 |
| ·修正后的完全堵塞模型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陶瓷膜处理含镍废水的设计及效益分析 | 第55-61页 |
| ·设计资料 | 第55页 |
| ·工艺设计的产量核算 | 第55-57页 |
| ·并联 | 第56页 |
| ·串联 | 第56页 |
| ·四根膜管并联,两组并联 | 第56-57页 |
| ·四根膜管并联后,再两组作为串联设计的流程及操作实现方式 | 第57-59页 |
| ·经济分析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A | 第68-69页 |
| 附录B | 第69页 |